热搜词:

邓中:扎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

对于投身“三农”工作近15年的邓中来说,今年又新增了一份荣誉——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项荣誉,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仅两人获得。

除了获得荣誉的重庆捷梁农机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的身份,他还是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梁平区农合联水稻专委会主任,重庆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理事长,重庆市农民高级技师,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多年来,邓中倾身投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中,示范和引领区域及周边省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多措并举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牵头成立的重庆捷梁农机股份合作社,围绕粮油作物种植、农业社会化服务,从选种到耕、种、收、技术管理、烘干、销售等,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既让农民省心省力,又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从三尺讲台到百亩田埂

2006年,邓中大学毕业后成为了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点燃学子梦想。

2011年,邓中回乡看到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乡的撂荒地越来越多,他便感觉农村比学校更需要自己。于是,他放弃高校教师工作,回到重庆市梁平区星桥镇横山村,流转300余亩土地,开始耕荒从事经果林种植。

几年后,邓中发展种植的经果林喜获丰收。但又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经果林种植毕竟是小规模,惠及的群众有限,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粮”和耕地撂荒的问题。

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2015年,邓中牵头成立重庆捷梁农机股份合作社,构建起“社会化服务组织 集体经济组织 普通农户”的托管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烘、销”全程“一站式农业服务”,着力解决无专业人员种田的问题。

通过10余年努力,他摸索出一条适合丘陵山区水稻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在服务方式上,农户只需缴纳服务费用,合作社便像“保姆”一样为农户提供托管服务,并为被托管的稻田购买水稻保险,承诺最低亩产量;在服务环节上,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在服务手段上,集成使用高产栽培技术和浅水直播技术,引进无人机参与水稻生产的多个环节,确保了水稻增产增收;在服务项目上,推出了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购买和稻谷烘干、存放、加工、销售等附加服务。

如今,合作社自有示范基地面积3000余亩,其中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00余亩;与隆平高科集团亚华种业水稻事业部、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及国内大型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品种测试与展示基地350余亩;高山优质稻示范基地300余亩。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全国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服务经验被农业农村部选为全国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联动发展带领百姓增收

目前,合作社拥有占地10余亩的社会化服务中心,专业服务队伍9支共100多人,常年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3万余亩。随着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推进,在周边产生了影响力,带动川渝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0万亩以上。

为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完善利益链,邓中还组建区域水稻产业联合体,采取“米业公司 集体经济组织 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户”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解决大米加工厂“品种难统一、品质难提高、品牌难叫响”的痛点。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帮助20余人成为当地区域种粮大户,示范带动和培育更多的农业创业青年和农业经理人。助推粮食增产300多万公斤,为6000余农户2万多人节本增收1000余万元,切实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贡献力量。(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