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特朗普对华服软:欧洲老朋友提醒:中国莫轻信,美国还没被打疼

2025年4月23日,特朗普先是声称与中国进行了“非常好的接触”,并暗示双方达成了“很好的协议”,直接推动美股上涨。

然而,中国外交部在4月24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方并未与美方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并呼吁美方不要“混淆视听”。

这一声明显然让特朗普的言论陷入尴尬境地,他随即改口称,美国不会降低对华关税,除非中国作出“让步”。

这一系列反复无常的表态,不仅暴露了特朗普无序的谈判策略,也使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更加复杂。

特朗普的谈判策略:制造混乱与施压

特朗普的谈判风格向来以“制造混乱”和“施压对手”著称。

在此次中美贸易谈判中,他一方面释放积极信号,试图营造谈判进展顺利的假象;

另一方面又坚持强硬立场,强调不会降低关税。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实际上是为了试探中方的底线,同时利用舆论压力为美方争取更多筹码。

特朗普的这种策略并非偶然,而是深受其商业经历的影响。

他惯用“漫天要价”的方式,通过夸张的言辞和强硬手段迫使对手让步。

例如,特朗普执政期间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虽然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和物资短缺,但这些成本主要由底层民众承担。

更令人讽刺的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下层民众,他们将其视为“救世主”,认为短期的经济困境是“拯救美国”的代价。

此外,特朗普还通过炫耀其合作者的巨额收益,向美国统治阶层示好。

这种行为表明,他并不真正关心美国制造业的复兴,而是利用贸易战为统治阶层谋取利益。

中国需看清美国的真正底牌

希腊前财政部长瓦鲁法基斯的观点为中美贸易战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角度。

他指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本质上是美国统治阶层为了维系自身权力,同时强化全球霸主地位的主动选择。

因此,中国不应误判形势,认为美国底层民众的经济困境会迫使其统治阶层改变政策。

只有当美国统治阶层的利益受到实质性威胁时,才可能出现政策转向。

瓦鲁法基斯的观点提醒中国,面对特朗普的强硬态度,关键在于如何精准打击美国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而非仅仅关注底层民众的反应。

这种策略不仅需要深刻洞察美国国内的阶层结构,还需结合自身优势制定有效的反制措施。

中国的王牌:稀土如何撼动美国?

在中美博弈中,中国掌握着一张重要的王牌——稀土。

稀土是制造高科技产品和军工装备的关键材料,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中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的34%,却贡献了全球92%的冶炼分离产量(2023年),不仅是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也是全球稀土加工技术的领导者。

稀土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航空航天、军工等高附加值产业。

中国可以通过限制稀土出口或调控市场价格,直接提高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对其统治阶层的利益造成实质性威胁。

更重要的是,稀土供应链的中断将对美国的军工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这种精准打击不仅能够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其对华政策,还能为中国在谈判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远不止两国之间,还对全球供应链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外溢效应。

一些跨国企业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等地,以规避关税风险。

然而,短期内这些国家难以完全替代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综合优势。

与此同时,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开发本土稀土资源,希望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然而,由于稀土开采和加工的技术门槛较高,短期内难以实现对中国的完全替代。

因此,稀土仍将是中国对抗美国的重要筹码。

结语

正如瓦鲁法基斯所言,美国还没有被真正“打疼”。

只有当其统治阶层的利益受到实质性威胁时,中美关系才可能迎来新的转机。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需要的不仅是智慧和耐心,更是对全球局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

参考信息:

观察者网: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外交部:2025年4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观察者网:特朗普称“中方须做出实质性让步”,我驻美使馆:停止威胁讹诈

观察者网:亚尼斯·瓦鲁法基斯:“中国已展现出成熟姿态,就像一群孩童中突然出现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