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关闭最后一家店,知名设计师品牌将退出中国?

By Far 或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关闭亚洲首家旗舰店一年后,保加利亚小众设计师品牌 By Far 在北京国贸商城的门店将于 5 月 14 日正式闭店。这也是 By Far 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家门店。

从 2022 在上海张园开出亚洲首家旗舰店,到 2025 年门店全部关闭,曾因 " 腋下包 " 爆火的 By Far,在中国市场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走向没落。

01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2022 年 12 月,By Far 在上海张园开设了继加州洛杉矶店后的全球第二家、亚洲首家旗舰店,成为首批入驻张园的品牌之一。一个创新的举措是,开业期间,By Far 还宣布进军美妆领域,推出创新性可穿戴香氛 " 白日梦 DREAM" 系列,以此来扩充品牌内容和丰富门店可逛性。

作为首次「闯荡」中国市场的 By Far,压力与挑战并存,入驻张园对于 By Far 来说,意味着它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被中国高端商场接受,这也为后续品牌在中国市场快速拓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挑战也在这里,作为太古地产携手上海静安置业打造的「明星项目」,张园吸引了 DIOR、Louis Vuitton、Vacheron Constantin、BULGARI PARFUMS、GUCCI 等奢侈品品牌落户,作为小众设计师品牌的 By Far 开启了在中国市场与高端奢侈品同场竞技的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By Far 由三位女性 Valentina Ignatova、Sabina Gyosheva 及 Denitsa Bumbarova 于 2016 年创立于保加利亚,以极简设计和 90 年代复古潮酷风格备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再加上 400 美元到 500 美元 ( 约合人民币 2500 元至 3500 元 ) 的售价,By Far 迅速走红。

品牌成立两年后,By Far 通过入驻买手店探索中国市场。

2018 年,By Far 入驻连卡佛,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又与北京 SKP- S、买手店 LOOKNOW 等合作,之后在 2020 年、2021 年先后开设京东、微信、天猫旗舰店,拓宽销售渠道。

不过张园是 By Far 在中国市场首家独立店铺,这也被视为 By Far 将加码中国市场的主要动作。也是从张园店开始,By Fa 快速布局中国线下市场。

或许是太想「趁热」布局中国市场,By Far 用一连串的开业布局主要城市。根据 By Far 官方微信披露,2023 年,By Far 先后在北京太古里 ( 1 月 ) 、南京德基广场 ( 4 月 ) 、北京国贸城 ( 5 月 ) 、上海 One ITC ( 6 月 ) 、上海国金中心 ( 7 月 ) 、苏州仓街商业广场 ( 10 月 ) 共计开出 6 家门店,加上上海张园店,By Far 合计在中国市场开出 7 家门店。

不过这些门店并未运营太久就先后关闭。2024 年 4 月,By Far 张园店宣布关闭,其他门店也先后宣布闭店。

线下门店关闭,线上情况也不容乐观。《联商网》查阅发现,目前品牌微信小程序店铺和京东旗舰店都已关闭,官网也无产品在售;天猫旗舰店也已清空页面,目前没有产品在售。

这也意味着,随着北京国贸商城关闭,By Far 或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02运营方陷入法律纠纷

除了门店关闭外,By Far 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方也正在陷入法律纠纷。

企查查显示,柏方 ( 上海 ) 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柏方商贸 ")成立于 2021 年 6 月,注册资本为 600 万美元,现法定代表人为 Sabina Petrova Gyosheva。自 2023 年年底以来,该公司多次卷入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等司法案件。

《联商网》查阅发现,柏方商贸 2025 年以来累计已有 7 条被执行信息,被执行总额达 531.47 万元。BY FAR 品牌创始人之一 SABINA PETROVA GYOSHEVA 也被实施限制消费令。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方商贸作为被告涉及多起司法案件中,其中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告为上海静安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正是上海张园的开发单位。

03By Far 何以至此?

从「爆火」到「没落」,By Far 为什么红的快,过气更快?

这要从 By Far 的渠道布局和产品力打造说起。

一方面,By Far 在进入中国市场独立开店后,选择快速布局高端商场,者或许为 By Far 赢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但是高端商场的租金、人力等,直接拉高了品牌的运营成本;再加上 By Far 的快速铺开策略,一年时间开出 7 家门店,更是增加了品牌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入驻高端商场的 By Far 并未拥有成熟品牌的「持续爆款」打造能力,除了腋下包之外,By Far 并未推出其他媲美腋下包的商品,这就导致了消费者未能形成持久关注,也让 By Far 在商场同类型品牌竞争中处于下风。

再加上消费风潮的变化,上有 Coach、MK 等轻奢头部品牌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下有 Songmont 山下有松等国货品牌快速走红,留给 By Far 的生存空间就不多了。

By Far 用自身经历证明,小众设计师品牌要想突出重围,必须要突破品牌本身的局限性,打造持续运营能力,塑造强大的品牌价值,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新零售 ",作者:李瑟,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