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千岗引才背后的城市温度
4月的贵阳,春和景明,贵州财经大学校园里人头攒动。在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安顺展区,身着屯堡凤阳汉服的导引员格外醒目,吉祥物“安安”“顺顺”化身为安顺引才大使,引得求职学子争相合影,成为全场“打卡热点”。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安顺市带着1453个岗位诚意而来,更以“产业聚才、政策惠才、服务留才”的创新实践,彰显了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决心与温度。
求职者打卡“安安”“顺顺”。
产才融合擘画发展蓝图
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核心承载区,安顺市深入贯彻“两城三基地”战略部署,重点围绕航空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构建了特色鲜明、梯度合理的人才引进体系,其中企业岗位占比达81.3%(1182个),充分彰显经营主体引才主力军作用。同时,安顺创新打造了“金字塔式”人才需求体系:27个博士岗位集中布局航空发动机研发、新材料攻关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高端引领;264个硕士岗位精准覆盖航空电子、智能制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其中国企岗位52个),强化中坚支撑;1182个民营企业岗位中航空配套服务岗位占比达70%,夯实产业基础,形成了从整机研发到零部件配套的全链条人才布局。通过“高端引领、中坚支撑、基础夯实”的立体化引才模式,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引才,凸显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鲜明导向。
求职者咨询航空产业岗位。
政策礼包释放引才强磁
安顺市在博览会上亮出“人才新政35条”和“航空产业专项政策21条”政策组合拳:为毕业生提供最高30万元的“首年生活补贴”,高层次人才可享最高100万元安家补贴,人才创业最高可申请400万元担保贷款。特别设立的“重点产业人才蓄水池”机制突破体制壁垒,通过“编制给政府、企业用人才”的引才模式,有效破解了航空等重点产业引才难题。数据显示,配套开展的“筑梦安顺 启航若飞”系列招聘活动成效显著,已促成5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安顺市政府领导参与现场招聘。
服务创新破解人才焦虑
在各地竞相比拼“真金白银”引才政策时,安顺市另辟蹊径,通过服务创新破解人才焦虑,创新设立高校毕业生档案政策咨询专区,精准破解人才“第二身份”管理难题。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同志介绍,该服务日均接待咨询超200人次,既解答档案转递、职称认定等专业问题,更通过“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延伸后续跟踪服务。这种将服务前置到人才引进“最初一公里”的举措,与安顺市重点打造的“安心干”人力资源数字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人才获得感。
一位回安求职的安顺籍留学生感叹:“从档案托管到岗位匹配,都能感受到‘政策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诚意,这比单纯的高薪更有吸引力。”现场统计显示,该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落地效率,仅人博会首日就促成千人达成意向。
求职者咨询档案政策。
城市魅力构建生态闭环
安顺市创新打造“21℃城市”人才生态圈,将自然禀赋、文化特色与服务效能有机融合。依托独特的气候优势和黄果树瀑布等奇观,在招聘现场巧妙植入屯堡文创、萌趣吉祥物等文化元素,打造沉浸式引才场景。同步升级“人才之家”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教育、医疗、住建等多部门资源,专班化解决人才安居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关键小事”,形成“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该模式成效显著,人博会期间吸引7000余名求职者,成功构建起“环境吸引人才—人才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城市”的良性发展格局。
从航空产业城的创新平台搭建,到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完善,安顺市以制度性突破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安顺正将“人才投入”转化为“发展动能”,在双向奔赴中书写着新时代的“三线建设”传奇。(图/文 吴韵、罗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