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水饺皇后》票房不及预期,多半会赔本,女性题材不再吃香

欲横流的时代,割韭菜很正常,但将韭菜连根拔起,还是很罕见的。

然而内娱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25 年的五一档,马丽新片《水饺皇后》上映就直接 " 爆冷 "。

从上映开始,《水饺皇后》的票房就 " 一路直上 ",勇夺单日票房冠军的宝座。

若只看排名,《水饺皇后》的成绩真心不错。

可若是稍微地数据化一下,例如看看票房的总额,就能发现:" 日冠 " 的背后,是一地鸡毛。

上映首日仅仅只有 2000 万左右的票房,五一当天的票房不过 4000 余万,在上映 2 天的情况下,总票房未能破亿。

这也意味着一个残酷的事实:这部《水饺皇后》的总票房,要扑街了。

需知晓,《水饺皇后》的总投资高达 2 亿,按照 " 院线回本需三倍投资的票房 " 原则,《水饺皇后》光是收回成本,就需要票房超过 6 个亿,这还是不算宣发的情况。

《水饺皇后》这部戏,很早就开始有 " 切片 " 宣发了,这意味着宣发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所以想要回本的数额还得拉高,可能需要七亿票房乃至 8 亿,才能收回成本。

可就如今这数据,别说七八亿了,能不能收回 2 亿的投资,都还是个问题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部释放着女性力量,还有现实原型存在的 " 女性觉醒 " 作品,会扑街呢?

从表面看,《水饺皇后》精准地踩中了所有的 " 爆款公式 " 啊:女性创业 + 单亲妈妈 + 逆袭。

再配上马丽这个顶流喜剧人,怎么看,《水饺皇后》不说可以直追《你好,李焕英》的 50 亿 + 票房,可至少首日票房不能低于 5000 万吧!

事实上,《水饺皇后》扑街,就扑街在看似应该成为 " 爆款 " 的因素上:女性力量。

电影市场的主流军,看似是女性消费市场,实则是情侣市场, 更直白的说:是 " 支付转移 " 的市场。

可近几年来,资本似乎觉得 " 影视市场 " 是 " 女性市场 ",于是开始强调 " 女性力量 "。

从宛如有 " 被害妄想症 " 的《消失的她》,到投资 2 亿拍了一部 " 减肥纪录片 " 却宣扬这是 " 女性觉醒 " 的《热辣滚烫》,进而再到三观炸裂,却高呼这是女性崛起的《好东西》。

一部比一部毁三观,一部比一部让 " 转移支付 " 的主角寒心。

不否认可能仍有相信 " 女性觉醒 " 这四个字,是可以靠电影获得的女性,但更多的是 " 钱包 " 早就看透了:所谓的 " 女性力量 ",不过是花男人的钱,去看一部 " 捧杀 " 女性的作品,然后换来争吵与分手的离谱。

韭菜田,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快被薅秃了!

《水饺皇后》的惨淡,本质是 " 钱包 " 对套路化叙事的报复性反击。

这不是观众抛弃了女性题材,而是厌弃了虚假的 " 女性神话 "。

真正的女性力量,不该是臧姑娘这样 " 所有男人都爱我,所有女人都帮我 " 的童话,更不该是《好东西》里靠出轨实现 " 觉醒 " 的狗血,而是《春潮》里郝蕾与母亲沉默对峙的暗流。

当资本市场还在用 " 单亲妈妈逆袭 " 的旧瓶装馊鸡汤时,观众自然选择用脚投票。

《水饺皇后》的遇冷,本质是市场对 " 女性力量 " 营销的反噬。

当资本把 " 女性觉醒 " 当成流量密码,把 " 母爱 " 当成催泪工具,把 " 逆袭 " 当作 " 女性的必然 " 时,这门生意注定走向末路。

而贬低、丑化异性,用 " 励志 " 包裹 " 捧杀内核 ",更是直接将韭菜连根拔起。

说实话,影视市场割韭菜很常见,可像近两年这样,直接把 " 女性力量 " 的韭菜地连根拔起后,还要在土里踩两脚,刨一刨,以确保连半根韭菜苗子都没有余下,还是很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