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真难!活到78岁才发现:有儿有女有房有钱,依然过不好晚年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儿女读书好有能力远走高飞,是儿女的福气;儿女留在身边,是父母的福气。
这话说出来不中听,也会有人反对,但的确是现实,守在身边的子女,才是老人的福报。
深以为然!老伴过世,儿子远在南方,女儿定居国外,我越来越感受到“老来难”。
我叫韩晴,今年78岁,退休多年,每月有6200退休金,149平三居室电梯房。
一对儿女研究生毕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自己的建树,唯独没有我这个母亲。
老伴走了三年,儿子曾回来跟我商议,让我去养老院居住,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我就明白了,有儿有女有房有钱,晚年的日子也未必好过,人老了真难!
年轻时,我和老伴努力打拼生活,给一对儿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
儿子高考一定要去南方,毕业也留在那里发展,还娶了南方的闺女结婚。
女儿是一路读书,在国内读完大学,非要去国外读研,我和老伴卖房又借钱。
本以为女儿学成回来,即使不留在我们身边,在国内也好过远在天边。
谁知,女儿主意大,没跟我们商议,就定居国外,好几年才回来一次。
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觉我和老伴是没有子女的老人。
同龄人享受着儿孙满堂,天伦之乐时,我和老伴只有羡慕的份。
年轻时的那份骄傲,早被现实给击碎,羡慕那些子女守在身边的老人。
在社区看到小孩子,说句实话,真的是眼馋,每次都要去逗逗,才肯离去。
我家也有孙子孙女,可儿媳说南北差异大,不需要我们去带娃,可以适度资助些。
最初的那些年,我和老伴只留下一个人的退休金,把另一个人的给儿媳转过去。
等到孙子孙女读初中,我们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才开始真正享受我们的退休金。
过年孙子孙女说北方太冷,要不就是还有其他补习班要上,只有儿子回来看我们一眼。
他跟女儿一样,来去匆匆,最多住一晚,陪着我们闲聊几个小时,睡一觉又坐飞机走了。
老伴突发疾病,我给儿子打电话,儿子直接打了120,从网上请了陪诊师和护工。
女儿说回不来,给我转过来30000,让我别为钱焦虑发愁,一定请最好的护理师。
老伴做完手术一周后,儿子才匆匆赶回来,跟主治医师交流一番,又跟我交代一下。
他跟女儿一样,认为给我留下几万块钱,就是对我们老人尽孝了。
老伴在医院里住了20天,不知道的,以为陪诊师是我家亲闺女,护工是我家亲戚。
等到出院时,我只能继续花钱请人帮忙,我也是70多岁的老人,根本照顾不了老伴。
请住家保姆,前后换过好几个,总感觉自己很卑微,还要讨好保姆,才有好的服务。
我把这些跟儿女说了,女儿通过网络,给我们请了金牌保姆,非要她和儿子出钱。
只是,再有能力的保姆,也不会喊我和老伴一声:“爸,妈。”
也不会坐下来,真心坦诚地陪我们说说心里话,而我们也不可能给保姆说心里想的是啥。
想想身边那些老姐妹,女儿挽着胳膊,在院区里散步,坐在长椅上,跟女儿闲聊。
老伴走了,女儿因疫情没有回国,儿子因疫情和工作也没有回来。
等一切尘埃落定,女儿回国待了一周,儿子回来住了两晚。
他们提出让我去养老院,说是那种医养结合的康养中心,费用他们出。
虽然不必为钱发愁,但内心还是十分抵触,说我宁愿独居,请小时工收拾家务活。
儿女顺从了我的想法,转身各自回去,偶尔会给我打个视频电话,每次超不过十分钟。
自从老伴走后,我最喜欢做的事是:坐在阳台的茶桌前,看着窗外的风景。
因为是一楼,能看到来回走动的人群,喜欢看那些子女陪护老人的背影。
想着自己有儿有女,有房有钱,却一样地孤独无助,晚年也过得不如意,不顺遂。
每次跟老姐妹说起自己的孤寂,她们就说我命好,儿女都出息,不啃老。
可我宁愿子女啃老,守在我身边,用我的退休金和存款,换取儿女对我的陪伴。
也许,这就是你在桥上看风景,远处的楼上,有人看桥上的你一样。
现在年岁越大我越有些恐惧,不是因孤独和寂寞,而是面对生活琐碎。
每次家里的小时工来帮我做饭,收拾房间,我都希望她能多陪伴我一个小时。
可每次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反是小时工询问我,是不是需要一个晚上陪护的人。
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她说自己也是一个人独居,老伴走了,儿子成家。
若我不嫌弃,她每天晚上七点过来,陪伴我到第二天早晨七点,每天30块钱。
我觉得能花钱买到这样的陪伴,即使不说话,家里也多少有些人气。
便给儿子女儿打电话说了这个事,她们非常支持,主动加了小时工的联系方式。
这样,每天晚上就有人陪我了,小时工是上午十点过来,给我做顿饭,收拾卫生。
晚上七点她再回到我家,陪我闲聊,或者在院区散步,一起看电视。
早晨七点起来,她又回去,继续她的其他工作,这样的日子,已经有两个月了。
我感觉还算可以,只是比较费钱,儿女说能用钱办的事都不是事。
也许,这样的“夜晚陪护”也会成为未来老人的刚需,有很多老人,到了晚上就会害怕。
家里有个人在,内心会安稳许多,也能安心地好好睡觉!
对此大家如何看?有儿有女不守在身边,你会如何安度晚年?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