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 3 天干净 vs 7 天干净,哪种更健康?

月经,是所有女性的「人生必修课」。
它就像是安置在女性身体里的健康「晴雨表」,跟女性健康密切相关。
「以前 7 天现在 3 天,是不是有啥毛病?」
「周期短,我的卵子是不是要用完了?」


图片来源:小截图
关于月经,需要操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丁香医生特意搜罗了关于「月经天数」的问题,和专家一起给大家做出解答,建议每一位女性仔细阅读并收藏,男性可以转发给另一半。当然,我们更鼓励男性也能对月经有所了解,帮助另一半更好度过月经周期。
以后要真遇上点「异常」,也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3 天干净 vs 7 天干净
时间长的更健康?
先说答案:月经无论来 3 天,还是来 7 天,都挺好的,只要每个月基本维持稳定的天数,都是健康的月经。
月经流血的那几天,其实是子宫内膜脱落。
每个月子宫都会为了迎接受精卵(受孕)做好准备,在雌激素、孕激素的刺激下,子宫内膜变得「肥沃」,内膜厚度一下子上涨 6 倍:从 1 毫米增加到 6 毫米以上。假如这个月没能等到受精卵,激素水平便会「唰」地一下下降,内膜就会自然脱落、出血、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就是月经。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的过程
图片来源:文献 [ 1 ]
每个女性的身体不一样,具体到月经,也是千人千样。每个人的内膜厚度和脱落速度都不同,均有自己的规律。有的人脱落得慢一点,有的人快一点,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子宫内膜脱落完毕,出血就会自然停止。
可以看到,月经并不是排毒,也不存在越久排得越干净的情况。有些人觉得「月经来久一点好」,这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月经来 3 天和 7 天都是正常情况,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医学上有 4 个指标来判断月经是否正常:持续时间、出血量、频率、规律性。我们把它换算成了更易懂的表格,只要你的月经落在下面表格中,每月大致稳定,都是健康的月经
月经是否正常判断标准
月经出血时间
2~8 天,平均 4~6 天。
出血量
5~80 ml,平均 20~60 ml。
两次月经第一天相隔时间
21~38 天,平均 28 天。
相邻月经周期天数
相差不超过 7 天都是正常的。
出血量要怎么评估呢?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使用过的卫生巾 / 棉条,来大致判断出血量:
卫生巾(背面)

棉条

图片来源:文献 [ 1 ]
有的姐妹来月经,第二三天量巨大,但后面几天断崖式下降,担心月经是不是不正常了。
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因为月经个体差异大,只要出血总量在正常区间内,就没有问题。

灵魂画手
图片来源:小截图
假如不想费脑子测算出血量,我们也提供一个偷懒办法——
一个周期 2 个日用卫生巾就够了,则可能要考虑月经量过少的情况。
一个周期用完 8 个以上完全浸湿的日用卫生巾,则可能要考虑月经量过多的情况。
偶尔出现一、两次月经量过多或者很少,之后恢复到正常范围可以不用担心,但多次出现最好就医检查。
经期间隔 21 天 vs 间隔 35 天
间隔短更快排完 400 多颗?
也有人认为:经期间隔时间短,排卵速度快,「女性一生的卵子限定数 400 多颗」就会越快排完,就会老得更快。
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女性体内的「卵子储备」,也就是原始卵泡,高达上百万颗。

社交网络上,很多人依旧对「女性一生卵子数是限定的」深信不疑。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400 多颗」其实是个非常粗略的估算值,它假设女性 12 岁来月经,50 岁绝经,一月排一次卵,那么总共排卵数量是 12 x 38 = 456 颗。
这样计算,显然是不靠谱的,因为每个人有差异。有的人月经来得早,有的人停经停得晚,还有的人月经周期短,个体差异大,很容易排出的卵子数就远超这个数字。
更重要的是,女性体内还有上百万颗的卵子储备军(也就是原始卵泡)。
卵子是由原始卵泡发育而来。出生时,女性卵巢内就有约 100 万~200 万个原始卵泡,青春期后,每个月都有 10 几颗启动,最终有一颗会成功排卵,但不意味着「只有」一颗。

显微镜下的生物卵子卵细胞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即便你的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天相隔时间)是 21 天,相比月经周期 35 天的人,每年多排 7 颗卵,也完全没问题,身体里还有上百万个卵泡等待着,储备总数很大。
以前来 7 天 vs 现在来 3 天
是不是早衰了?
月经量确实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有些人会变多,有些人会变少,这些变化不能用来判断卵巢是否衰老。
早衰的帽子可别随便给自己扣。
卵巢早衰指的是 40 岁前卵巢功能衰退,这主要由基因带来的,发生率并不高,35 岁前约为 1/250,40 岁之前约为 1/100。
下这样的诊断不仅需要有临床症状的佐证,还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比如在月经周期第 3 天抽血检测 FSH 和 E2,或者进行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浓度测定(AMH)。

那么月经量和年龄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查阅了 11 项提及女性月经和年龄之间关系的文献发现 [ 1 ] [ 2 ] [ 3 ] [ 4 ] :
来自瑞典的一项研究表示,月经量的确可能随着年龄有所波动,从 15 岁的 33.8 毫升到 30 岁的 49.7 毫升,最后在 45 岁又回落到 42.7 毫升;
一些研究表示,月经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一项研究则发现,在女性 18~24 岁之间,和 45~54 岁之间,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变大的情况;
剩下则有 3 项研究发现,无法在年龄和月经量之间找到关联。
所以,年纪大不一定量少,年纪小也不一定量大,研究者直接给出一个结论:月经多少和年龄不存在线性相关。
不过医生们也发现,的确会见到不少「年纪变大、月经变少」前来就诊的人,但这可能和大家对于「月经量少就是有问题,多才是健康」的不合理的观念有关。
关于月经时间的问题
你最需要注意这 4 种情况
偶尔一次月经不规律,可以继续观察,但如果最近的月经总是超出正常范围,就需要及时就医了(可以参考回答一中的 4 个指标,帮助大家判断月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有以下 4 种情况,还是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与平时的月经周期相比,超过一周还没有来月经,且没有怀孕;
月经周期突然显著增长或缩短,多次波动幅度超过 7 天;
停用避孕药三个月内月经没有恢复,且没有怀孕;
没有怀孕,但每年的月经次数少于 9 次,或每个周期大于 35 天,或连续三个月月经周期小于 21 天。
最后想说一句,月经是女性身体的自然现象,也是生命循环的神奇节奏。「姨妈」到访,是会带来些许不便,但它正是女性健康活力的体现。
偶尔的确会有周期不准的小烦恼,痛经时也会让人稍感不适、影响作息和食欲,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小插曲。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科普,为每一位女性送去温暖与力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轻松应对月经期的种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的每一天。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 1 ] Magnay J L, O ’ Brien S, Gerlinger C,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thods to measure menstrual blood loss [ J ] . BMC Women's Health, 2018, 18: 1-13.
[ 2 ] Grieger, J. A., & Norman, R. J. ( 2020 ) . Menstrual Cycle Length and Patterns in a Global Cohort of Women Using a Mobile Phone App: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2 ( 6 ) , e17109. https://doi.org/10.2196/17109
[ 3 ] Habiba, M., & Benagiano, G. ( 2023 ) . The duration of menstrual blood loss: historical to current understanding. Reproductive Medicine, 4 ( 3 ) , 145-165.
[ 4 ]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 ( UK. Heavy menstrual bleeding [ J ] . 2007.
策划制作
策划:JJJ | 监制:Feidi
插图:见图注 |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