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战斧巡航导弹能够打的准是因为采用了日本的芯片吗?

经常听到有人说战斧巡航导弹刚开始德时候,精度只有几十米为了提高精度,最后找到了日本一家企业,赖給战斧巡航导弹制造芯片,最后用了日本的芯片战斧巡航导弹精度大大提高,那么这种说法准确吗?

我们来看一下战斧巡航导弹核心部件以及系统软件是不是日本提供的?

使用的制导芯片和控制芯片都是由美国的英特尔、赛灵思等半导体负责设计,然后交给中国台积电企业负责加工制造,这种军用芯片技术含量远远超过日本民用芯片水平。

像一些通讯模块、电源芯片等不重要的芯片交给日本生产,其性能参数都是由美国负责设计和调整,日本只是负责加工制造而已。

采用的GPS军用导航技术完全属于美国,精度可以达到1米,远超民用GPS精度,并且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密码加密只有美军才有资格享用。

惯性导航系统的高精度激光陀螺仪由美国的霍尼韦尔公司提供,陀螺仪可以感知导弹的速度和转向,导弹飞行时间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误差也就越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考验一个国家对于激光陀螺仪的制造水平了,先进的陀螺仪会把误差调整的比较低,性能差的误差则比较大。

这就像射击一样,对方拿着狙击枪射,你拿着步枪射击,对方有高倍镜进行瞄准,你用步枪射击,射击5米的时候可以差距没有多大,但射击100米呢?200米差距就开始变大了。

高精度陀螺仪美国不会对外出售,需要用到芯片、先进的材料、镜片镀膜机等缺少一样都不行。

地形匹配和数字场景匹配则是由美国雷神公司负责研发,这些都需要考验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智能算法,美国在这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还需要高精度红外和光学传感器,并且将这些硬件完美的集合在一起,考验一个国家科技实力。

其它国家的巡航导弹,要么没有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要么没有先进的计算机,要么就是传感器性能不行,既然全都有了,能够将这些集中整合在一起,也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战斧导弹能够打的准,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一个国家在智能芯片、计算机、传感器、新型材料、系统整合等方面有很强的能力。

日本只是给战斧巡航导弹提供了一些不重要的零部件,美国之所以采购日本零部件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在一些不是核心技术领域方面,通过采购日本的零部件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加强和日本的合作。

所以那些说没有日本提供芯片,战斧巡航导弹就不会有这么高的精度完全是不准确的。

巡航导弹制造也很容易,射程远也很简单,难的是打击精度、抗干扰能力、故障率低、超低空飞行等全都具备,目前战斧巡航导弹发射成功率在92%以上,这还是因为前期战斧巡航导弹技术不成熟造成的,目前最新款的BlockV成功率在95%以上,仍然是全球性能最好、精度最高、最可靠德巡航导弹之一,当然了距离我国的长剑10巡航导弹还是有一段距离,这方面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