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关系户”被拿来立威,别急着告状,看懂背后的逻辑相当重要
有网友问:领导喜欢拿我「杀鸡儆猴」,我怎么办?我属于有后台的员工,应该找后台告状吗?
在重度人情的社会中,大家都是俗人,谁也无法免俗。职场里也从来都不缺“关系户”,他们享受着“关系”带来的诸多好处。
不过,“关系户”在享受不公平带来的好处时,承受的事情自然也比大多数人要多。
正如这位网友提问,因为有后台,所以有退路,也有选择,是否要“告状”来缓解当下的窘境?
事实上,越涉及到上面的事,越要慎重,有时未必能看清其中的门道,以下几点思路,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01.领导拿“关系户”立威效果更好
如果没有私人恩怨,又没有损害领导的利益,大概率领导不会刻意针对某个人,尤其是“关系户”更不可能了。
“杀鸡儆猴”不过是立威的一种方式,别觉得针对谁,而是这样的效果更好,没准下一步就会补偿你,有点耐心即可。
“你们看:‘关系户’我都照样批评,更何况是你们这些普通人?”用这种方式,让其他人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是否愿意承担违背领导意图的后果。
换个角度想问题,如果拿一个软柿子立威,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立威效果,但对于那些刺头来讲,基本不会有任何效果。
所以,别觉得领导是针对谁,而是习惯了“不公平”带来的好处,无论是面子,还是心里无法接受,别急着告状,没准下一步的补偿,会让你满意。
02.领导在向“关系”身后的人释放信号
场内的事情大多由场外决定,有些“关系”不是因为拥有具有了相应的优势,而是在价值交换,或者是资源置换中产生的效果。
领导的行为,其实是在释放信号,对资源置换提出新的要求。比如,领导照顾了你,你身后的“关系”却照顾领导的人。
出现领导拿你立威的情况,正确的做法不是“告状”,而是把释放的信号,如实的反馈,避免夸大,或者隐瞒。
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事情心照不宣,身后的“关系”知道该怎么掌握分寸。
退一万步讲,即便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关系”扎实的前提下,也会给你应对的措施,有些事不过是权衡利弊之后的产物。
03.“出题人”拿着“解题”的答案
当领导拿“关系户”做出“杀鸡儆猴”的举动时,其实早在心里有了答案。领导既是“出题人”,也是手握“解题”答案的人。
只不过通过“关系户”这个媒介,让身后的“关系”拿出一些筹码而已。
比如,在资源置换中,领导的亲戚需要你身后的关系照顾,而你身后的关系,恰巧是其中关键的环节,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给你出难题,再给你答案,你身后的关系,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领导会自持身份,不会低头向求助,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达成自己的目标。
04.“关系”与“后台”的博弈
“关系户”虽然享有更多的机会,同时在上层博弈的过程,可能也会成为“牺牲品”。
“后台”大多数无法做到一手遮天,他们之间的斗争更隐蔽。
比如,高管之间的斗争,谁都奈何不了谁,但可以拿对方的嫡系、心腹“开刀”,在权衡利弊下,未必“后台”会全力保你,但如果保你了,未必是因为你有多么重要,也可能是因为“后台”不想输。
所以,形成利益共同体,或者与“后台”之间“关联性强”,也可以理解为“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保护”,否则沦为“牺牲品”也正常。
05.“示好”之前的铺垫,别太认真
“关系户”享有更多的好处再正常不过,但如果得到的太容易,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打一棒子,再给点甜头,达到立威效果的同时,也是在给未来“示好”做铺垫。
领导对“关系户”的情况心里比谁都清楚,拿你做了文章,再突然意识到你是“关系户”,把面子亲自送到“后台”的手里。
既达成了立威的效果,也向你身后的关系表明了态度,毕竟不知者不怪,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是什么意思,但依旧保持面子上的和谐。
所以,“关系户”如果受了丁点委屈,就选择“告状”,不仅是不成熟的表现,甚至还会把彼此之间的关系搞僵,再想缓和所付出的成本也会提升。
谁也不能否认“关系户”确实比大多数普通人更有底气,但“关系”、“后台”起到的作用不仅看大小,也看时机与处理方式。许多人会把关系搞僵,而有些人会借助“关系”,让自己走得更远。有“后台”会获得别人无法获得好处,同时也会承担大多数人无需考虑的压力,有利就有弊,阴阳相伴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