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她在现场 | “重生”后,我成了融媒人

她们是时代的记录者,用镜头捕捉真相,用笔尖书写历史;她们是故事的讲述者,用声音传递力量,用文字点燃希望。

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她们更是优秀的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现场绽放着独特的风采。

省记协发起的“她在现场”2024优秀女性新闻工作者风采特稿正在陆续刊发,敬请关注,并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女性新闻工作者致敬!

“她在现场”,不仅仅是一个主题,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优秀的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现场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去年初,我还是一名广电人;现在我已经是一名融媒人。17年前,我还曾是一名报人——在报社工作时,我见证了舞凤山下的报社新大楼拔地而起,可还未装修我便工作调动了。

随着命运齿轮的悄悄转动,2024年7月的最后一天,我搬进了这座楼的8楼网络工作部,而这座楼已从全媒大厦改名为融媒大厦,我也经历了“重生”。

周巧(右二)及团队

发挥媒体的沟通作用,让群众的发声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才能让群众继续信任我们。而我们网络工作部仅5名专职人员,运维着3个平台,有2名小编轮流值守论坛。对于群众舆情诉求,我们点对点提醒相关部门单位,每周统计通报回复情况并进行实时排行公示。但部门单位回复率,依然没有明显起色。

每周一上午,中心采编部门都会在一起开策划调度会。在一次会议中,我听着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报策划选题,突然来了灵感,应该来一个“全媒帮”。

各个媒体平台都有民生版块,我们论坛的民生诉求可以作为新闻采访线索共享,借力各媒体平台记者深入调查采访,通过各媒体平台联动追踪,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帮群众解决问题。这个想法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全媒帮帮帮”栏目由此应运而生。

断流6年的城市公园瀑布恢复了、城区主干道的行道树栽上了、网友建议新增的公交线路规划上了……论坛上的“念念不忘”,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响”。对于论坛网友的“奇思妙想”,我们也会认真对待,一位网友提议南充应建立大熊猫研究基地,记者随即采访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并连续发文进行深度报道回应。

翻开南充日报、南充晚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浏览网页、打开客户端,都能在固定的版块看到“全媒帮帮帮”。这个融合全中心各个平台力量办起的栏目,让三国源论坛网友的呼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群众的发帖增多了,部门单位的回复率也提升了。而我,仅仅是借着融合的东风,发挥了“粘合剂”作用。

融的内涵很多,怎么融的方法也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先融起来。融起来,天地广阔。

回顾过去一年我的“新闻现场”,在融合改革的路上,在新闻采编一线,见证着本地行业生态的焕新,也经历了自我成长的“重生”。

“重生”后,我是能量条加满的融媒人!

周巧作为南充市“最美家庭”代表参加家风家教巡讲巡展南充站活动

作者简介

周巧,现任南充市融媒体中心网络工作部负责人。

从事新闻工作17年,先后在新浪重庆网、南充日报社、南充市广播电视台、南充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工作,其家庭荣获南充市“最美家庭”称号,作品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全国城市党报新闻奖、四川省报纸副刊作品奖等。

来源 | 四川记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