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花 11 亿美元“买来” CTO, 产品化战略换挡提速
雷峰网讯“一觉醒来,我成OpenAI员工了。”在社交媒体上,一家小公司Statsig的员工忽然引起关注。
9月2日,OpenAI宣布收购产品实验及数据分析平台Statsig,并聘请其创始人兼CEOVijayeRaji担任应用部门首席技术官(CTO),直接向应用部门新任首席执行官FidjiSimo汇报。据外媒报道,有OpenAI发言人透露此次收购价格为11亿美元,将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进行。
在迎来Vijaye加盟的同时,OpenAI还官宣了一系列高管职位的调动。首先是OpenAI原首席产品官KevinWeil将转岗至研究部门,担任OpenAI科学人工智能副总裁,其此前的产品团队则被FidjiSimo收于麾下。
此外负责公司工程事务并监督了ChatGPT、开发者API等产品开发的SrinivasNarayanan,则晋升为企业应用首席技术官(CTOofB2BApplications)。这是OpenAI为B端产品专门设立的全新高管职位,主要面向初创企业、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客户,并将直接向OpenAI首席运营官BradLightcap汇报。
今年以来,OpenAI估值仍在飙升,近日面向前任和现任员工的5000亿美元员工售股计划被提上日程。
此次收购如能落地,将成为OpenAI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收购,仅次于今年7月其为io开出的65亿美元的价码,而后者正是前苹果设计主管JonyIve联合创立的AI设备初创公司。
11亿美元,买下最懂产品的CTO
被收购的公司Statsig,对于大众来说还不够熟悉。这是一家产品测试与实验平台提供商,创立四年间从8人团队发展至140余人规模,年化收入达到4000万美元。
有报道称,Statsig在今年5月刚刚完成的C轮融资中拿到了由ICONIQGrowth领投的1亿美元,估值刚好达到11亿美元。
这位创始人兼CEOVijayeRaji是一位印度裔工程师,2011年加入Meta后在这家公司任职了近十年时间,一路晋升至游戏和娱乐部门副总裁。在他任内,Meta西雅图办公室从十几人规模发展为6500人团队,Messenger、Marketplace和GroupsCommerce三款产品也都是在他的领导下推出。
他还曾担任微软首席软件工程师近十年时间,参与了Windows应用框架、SQLServer建模语言、微软电视和VisualStudio等关键项目的开发。
VijayeRaji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编程狂人。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VijayeRaji12岁开始学习编程时,由于家庭无力负担一台电脑的费用,于是他只能借用图书馆的电脑。为了能通宵学习,他曾有一次成功说服图书管理员,在闭馆后把自己锁在图书馆里。
2021年,VijayeRaji创立了Statsig,为微软、Notion和Brex等公司提供A/B测试、产品分析、功能上线评估、实时决策等服务。用数据驱动产品迭代与决策,正是构成一个强大的产品飞轮的基础能力。
在Meta工作期间,VijayeRaji深受其“执行至上”文化的影响,这种产品开发理念也被Statsig所继承,后者正因数据驱动和快速实验的特点而闻名。
VijayeRaji曾对媒体表示,Statsig的产品灵感就源于自己在Meta期间的工作体会,“所有决策都是数据驱动,所以我们不会在会议室里为不同的意见争论。我们会快速打造出最小可行产品,然后去测试、验证,有效的被保留,无效的就抛弃。”
值得一提的是,VijayeRaji在OpenAI的新上司FidjiSimo也是他在Meta的老熟人。两人均在2011年加入了当时的Facebook,而VijayeRaji所领导的游戏和娱乐板块,也与FidjiSimo负责的FacebookApp多有交集。在十年的共事结束后,两位原Meta高管又在OpenAI重聚。VijayeRaji和FidjiSimo旧时的合作经历,或许也是促成OpenAI此次收购的原因之一。
根据OpenAI披露的收购方案,此次收购尚待监管部门批准。收购完成后,Statsig的员工也将加入OpenAI,但Statsig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在西雅图办公室服务现有客户。
主管ChatGPT、Codex,OpenAI在产品上要认真了
OpenAI在一篇博文中介绍,VijayeRaji加入后将负责ChatGPT和Codex的产品工程,职责覆盖核心系统、产品线、基础设施及完整性保障。
对这两款产品开刀的想法,Altman早已有之,此前尝试收购Windsurf就是一次试水。
作为OpenAI开发的云端AI编程智能体,Codex走的一直是专业场景加大型项目路线。Windsurf则正好相反,主打“氛围编程“和自然语言交互,降低编程门槛面向普通用户和初学者。今年5月的收购如果成功了的话,Codex不仅可以补全产品线,而且借助Windsurf积累的用户交互数据,OpenAI也可以训练出更懂开发者意图、更擅长多文件协同的下一代编码模型。
VijayeRaji虽然没有AICoding产品的相关经历,但他本身有过领导开发工具和大规模消费级产品的开发经验,和Codex的定位高度重合。而Statsig面向的软件开发场景也和Codex不谋而合,二者的集成前景广阔。
ChatGPT和Statsig的结合则更富有想象空间,
截至今年8月数据,ChatGPT周活用户已近7亿。作为一款招牌产品,ChatGPT必然要从依靠模型能力获客的粗放管理,走向对留存、付费、流失的精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迭代方向。Statsig的数据分析和实验能力,是这场转型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长期来看,这7亿用户也是产品分析工具的一片沃土。丰富用户行为构成的数据库会为Statsig的迭代提供支撑,而OpenAI的模型能力则为一种全新产品形态提供了可能。也许未来Statsig会成为第一款AI时代的产品数据分析工具,根据用户的一句提问,就能生成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OpenAI的产品能力已经饱受诟病,尤为具有代表性的是今年7月发布的ChatGPTAgent。虽然在技术指标上表现亮眼,但其实用性曾招致广泛批评,突出问题包括任务完成率低、简单任务耗时过长、审美能力太差等。在VijayeRaji到来前,加强产品团队建设就已经被OpenAI提上日程。
FidjiSimo也是出于这一原因受到OpenAI力邀。在Meta任职期间,她曾领导Facebook推出了FacebookLive、FacebookWatch等多项革命性功能,还曾作为首位外部领导者被任命为Instacart首席执行官,负责优化物流技术和提升品牌曝光度。
初入OpenAI时,她和Altman共同出任CEO。后者专注于筹集资金、推进超级计算项目等前沿研究,而盈利和增长则全权交予FidjiSimo,其中以ChatGPT为代表的消费级产品商业化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FidjiSimo从一开始就是被OpenAI挖来做产品的。
这一系列收购和人事背后,是大模型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从性能之争变成了产品之争。市场会掌握在能够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公司手中,能否完成商业闭环成为了模型厂商的胜负手,OpenAI也不能免俗。
然而一个现实情况是,大模型公司都看到了应用层的重要性。一众厂商的积极布局之下,OpenAI群狼环伺。
Codex面临着来自ClaudeCode和Copilot等产品的激烈竞争,前者在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快速渗透,后者则占据了企业级AI助手的用户心智,留给Codex的选择范围实在不多。
ChatGPT曾凭借先发优势和突出的自然语言能力一度成为现象级产品,但谷歌、Meta、字节等巨头纷纷推出了chatbot类应用,在模型能力逐渐逼近的情况下,用户体验也失去了太大差别。在下一代大语言模型迟迟没有进展之时,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和生态构建保持市场地位,是ChatGPT需要回答的问题。
职业生涯横跨硅谷巨头和创业公司,VijayeRaji既懂得如何领导大规模团队的产品工程,又深谙硅谷顶尖团队的实验文化,正是急于在产品商业化上做出成绩的OpenAI所需要的。
OpenAI官宣时盛赞VijayeRaji“兼具创业视野与运营经验,将帮助我们规模化下一代产品“,看来他们已经寄希望于VijayeRaji能给ChatGPT和Codex带来创新性表现。
不过大模型厂商向应用层的集体转向也揭示了新的趋势:新的应用突破,已经成为模型厂商激烈争夺的下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