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经研院院长陆如泉:全球油气贸易将因“对等关税”明显调整,但我国影响有限
“地缘政治冲突成为当前的最大挑战,全球油气贸易流向进一步逆转。”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在近日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2025年供需展望及高质量发展会议上指出,“对等关税”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能源格局面临重塑,泛安全化和“去风险”思潮正在重构产业链和供应链。
具体来看,全球能源贸易流向正从原先的“逆时针”向“顺时针”转变。陆如泉表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亚大陆及其周边地区贸易呈现逆时针方向,俄罗斯与欧洲形成了资源与市场的天然合作关系,中东与非洲区域的油气资源基本流向亚太地区。但受俄乌冲突以及近期“对等关税”影响,全球油气贸易流向受阻,导致欧洲需求进一步转向美国、中东或非洲等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更大力度进入亚洲市场。
而这也导致,在欧洲能源转型进程不甚顺利的情况下,其能源权力急速滑落,能源安全难以保障。“欧洲在能源领域正被美国绑架。”据陆如泉介绍,今年一季度欧洲60%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自美国,且正在以三倍的价格从后者手中进行采购,特别是液化天然气(LNG)。
“在和平时代,能源安全更多表现为经济安全。合理的量和价格,才是决定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陆如泉直言。
但他补充称,由于我国自美国进口油气规模较小,油气进口受关税影响相对有限。2024年,我国进口美国原油964万吨,占原油总进口量1.7%;进口146万吨美国LNG,占LNG进口总量5.4%,占全国天然气供应总量1.3%。“我国原油进口可从中东、东南亚等地寻找替代来源,天然气可通过国产气增产或多元化进口渠道补充。”
关于石油市场基本面,陆如泉认为,“对等关税”将拖累全球经济加速下滑,导致能源消费乏力,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受损在50万桶/日左右,2025年国际油价主流运行区间将下移至每桶60-70美元。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G)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至2.8%,显著低于21世纪前20年3.7%的历史平均水平,亦比今年初预测值低0.5%。
“‘对等关税’中高税率国家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而它们是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贡献国,其经济发展也更依赖石油。同时美国还有部分额外关税措施针对的是钢铁、汽车等能源密集型行业。”陆如泉介绍,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恰逢欧佩克 (OPEC )提高未来石油生产计划,布伦特(Brent)油价迅速跌破稳守已久的70美元/桶大关,创2021年4月以来新低。
需求下滑导致全球石油市场更为宽松,或将进一步拖累油价。不过,美国页岩油钻探平衡线或对油价形成底部支撑。陆如泉指出,作为特朗普本次当选总统的重要推手,他将重点保护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利益。据达拉斯联储今年一季度调查报告,美国WTI油价至少要在每桶60美元才能使美国新钻页岩油井有利可图,并让美国石油产能得以扩张;现有井的运营成本则在每桶50美元左右。
以此推算,叠加俄乌冲突走势、美国对伊朗制裁等地缘方面的不确定性,陆如泉预计今年国际油价将下移至60-70美元/桶。“十五五”期间,受电气化替代、非OPEC 增产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增大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预计国际油价运行中枢将进一步下探至55-65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