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活水来 金融赋能民企兴
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泸州农商银行以“服务实体、深耕本土”为使命,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真招实策”的服务升级,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
构建阳光融资 助企减负前行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泸州市分行正式启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泸州农商银行迅速响应,在人民银行泸州市分行指导下成为先行示范者。围绕“建机制、强培训、广宣传、优服务”的核心思路,该行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制定详细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机构类型、业务流程、贷款品种的全方位覆盖,显著提升了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的透明度。
此次试点的核心创新成果《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它彻底打破传统融资信息不透明的壁垒,将各类成本清晰地展示给企业。这份清单不仅列出了贷款利息成本,还包括手续费、担保费、过桥费等非利息成本,使企业能够直观了解融资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真正做到“一笔贷款、一份清单、一目了然”,构建起阳光融资新生态。
依托成本明示机制,泸州农商银行深挖政策红利,为企业精准匹配政策贴息产品。以某汽车销售企业为例,该行通过《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分析其2年期经营贷款需求,匹配“创业担保贷”,并争取财政补贴,使企业实际承担利率下降50%,每年节省利息支出8万余元。这种“政策找企、精准滴灌”的模式,成功激活政策工具效能,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与实效性,让企业真正享受到降本减负的政策红利。
不仅如此,《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还深化了银企互信。它“全口径、零遮蔽”展现融资负担、服务收费及代担成本明细,有效抵御贷款中介乱象。某小微企业主办理贷款后表示,清单明确了银行承担评估费、抵押登记费等,各项成本清晰透明,让其感受到银行的专业及对小微企业的真心扶持。
巧破抵押难题 妙解资金困局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技术改造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支持。位于泸州市纳溪区某玻璃有限公司,在完成重大技改项目后,急需补充日常运营所需的资金。泸州农商银行得知情况后,迅速展开行动。经评估,发现企业现有的房产包括生产用房、工业及住宅面积可贷金额约为875万元,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为此,该行创新采用机器设备抵押加信用贷款的组合模式:将40台机器设备作为抵押物,提供325万元贷款;同时给予300万元信用贷款,总计为企业提供了为期3年、1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在贷款使用和支付方面,企业可根据实际用款需求分次向泸州农商银行申请支用贷款,用于支付材料款、工人工资、电费等运营支出。申请支用时,企业只需提供相关合同、发票、工资单等证明材料。同时,该行根据借款人实际支用用途,灵活采取自主支付或受托支付的贷款支付方式,提高了资金使用的便捷性与灵活性。办理过程中,该行主动简化办理手续,减少企业跑腿次数,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
创新金融服务 赋能科创行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泸州农商银行指定“自贸科技支行”作为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专属支行,组建了一支小微客户经理团队,专注服务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主动对接并满足企业金融需求,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
服务团队采取“清单制 网格化”走访方式,主动与科技企业协会和产业园区建立联系,形成详细的走访台账。结合省行提供的重点客群清单、流失客户清单以及全量纳税企业清单,构建了详尽的客户画像名单,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每个经办人员。
在制度建设方面,该行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专项营销考核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缺少抵质押物的问题,积极推广包括“园保贷”“税易贷”“创业担保贷”和“助企贷”在内的多种特色信用贷款产品,为科技型企业增信。
下一步,该行将以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为契机,积极响应降低民营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号召,在中国人民银行泸州市分行指导下,通过营造更加透明的融资环境、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打造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