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美国怕了?对华关税或大幅削减

01

刚看到一条热搜新闻:美媒放风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

一名白宫高级官员称,美国对华关税可能将降至约50%至65%这一税率区间。有知情人士则称,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采取一种所谓“分级征税”的方案,类似于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去年年底提出的方案——对美国认为不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而对涉及所谓“美国战略利益”的商品则征收至少100%的关税。这一提案建议,该关税体系在五年内分阶段实施。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尚未作出最终决定,并声称相关讨论仍存在变数,目前有多个选项正在考量中。

自4月2日特朗普公布所谓“对等关税”措施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税战已经将两国贸易关系推到了破裂的边缘:美国方面将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了145%。

而中方则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了125%的反制关税。CNBC称,贝森特22日表示,美国与中国“事实上已经处于贸易禁运的状态”。

特朗普曾研究过谈判术,1987年出版了的《特朗普:交易的艺术》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商业谈判中的原则和策略。

《今日美国》报道称,尽管中美之间的正式贸易谈判尚未启动,但特朗普重申了不想继续提高对华关税的态度。在谈到高达145%的对华关税时,他声称,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紧接着,他又重复起所谓“中国过去在零关税贸易中占尽美国便宜”的论调。

我们也看出了特朗普的花招。4月23日早些时候,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已表示,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

如今美国媒体曝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是否意味着美国将软化立场,真正回到谈判桌?

02

特朗普意欲为何?

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此前指出,特朗普将关税武器化,绝非简单的美中对抗或美欧博弈。其本质是美国统治阶级为维系自身权力、强化全球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主动策略。

他提醒道,“若这种策略需要以美国民众承受重大代价为前提,他们仍会毫不犹豫地推进。因此,我要给中国朋友们的忠告是:切勿误判形势,认为当美国自身痛苦达到临界点时,特朗普政府就会退缩。”

国外商业杂志《单筒望远镜》分析:

特朗普的行为具有经济和政治意义。首先,提高关税促进美国减小贸易逆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曾达到最小,此后急剧增大,今年二月达到1227亿美元。美国政府企图让全球市场更多的接受美国商品,保护国内市场免遭廉价进口商品的倾销;其次特朗普还要为在美国进行新科技革命创造条件,要从全世界吸引“最强大脑”前往美国;第三,要在美国恢复工业生产;最终通过前面这些措施来保持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03

最近我还看到了3条新闻。

第一条新闻。

最新报道称据多家境外媒体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其他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

第二条新闻。

欧盟宣布取消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的加关税政策,改为对中国车制定最低售价。

欧盟对中国车提出的最低售价为3.5万欧元,约合29万人民币,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中国车,在欧洲的销售价格不得低于这个数。

欧洲汽车市场销售量的65~70%都集中在3.5万欧元以下。而近日欧盟宣布把中国车售价限定在3.5万欧以上,那中国车只能进入30~35%的市场,还面临美国特斯拉、欧洲豪车品牌的强势竞争,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呢?

第三条新闻。

美国副总统万斯刚访问印度,莫迪政府就宣布对部分钢铁产品征收12%的保护性关税,直接剑指中国钢铁出口。

就在同一天,中方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与特朗普达成交易,否则中方将给予对等反制。

印度这是一石多鸟。试图通过关税壁垒减少对中国产品的直接依赖。又希望通过牺牲中国利益来缓解国内压力。还借着对中国商品下手给美国投名状,以增加自己跟美国的谈判筹码,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对印度开启为期4天的访问。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以来,印度对美姿态很明确,希望获得网开一面;而特朗普则希望印度顺从其要求、加入其战略部署。

最近印度舆论也很躁动,他们认为,中美关税战开打后,将会给印度制造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印度人已经开始在幻想,各大外企会不会纷纷来印度设厂,以取代中国制造业的地位。

我想,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有意重新构建一个削弱所有可能的有威胁的强劲对手,以继续保持自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全球化。

04

这40多年,我是见识过各种周期的。

不像现在清华北大毕业生找好工作难,我1983年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属于那个年代被称为时代骄子的群体。

我仍然弃之不顾,因为看到了更大的周期。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改革时代。

后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全球化周期。

1989年我下海创业,白手起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迅速做成了全国最大的民营零售企业,涉及业务有服装鞋帽零售、自创时装品牌设计生产、时装模特表演、媒体、广告、企业家俱乐部、高级商务培训并筹办房地产开发,其中几项业务在当年都是国内开创性的。我的战略用现在的术语表达即生态群模式。

那个年代成立公司无法用个人的名义,规模扩大只能借助挂靠公有制企业。这也隐藏着产权风险,我便是由此产生产权纠纷而不得不关闭企业。

后来,我先后担任几家行业龙头的民营企业集团的常务副董事长、总裁,见证了这些公司做大做强的快速成长过程。

我一边做企业高管,一边开始学术研究,创立了跨越式发展理论,在1997年出版全球首本跨越式发展理论书籍《企业超速成长》。后来又推出《跨越式战略》一书。

有一段时间我主要忙于在全国各地向企业推广讲授跨越式发展理论,同时为一些公司做管理咨询项目,希望帮助更多的企业快速发展。

接受过我的培训或管理咨询服务的知名企业有数百家,如大北农、蒙牛、联想、新希望、牧原等等。

我看到了各种周期与企业家们的雄心品德学习力,是如何驱动它们从小企业变成了伟大的公司。

05

不少企业往往生于周期之兴,亡于周期之衰。

网上有义乌老板豪气地说:美国打关税战,我不怕,那就换赛道,换市场吧。

我们既需要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也需要对形势的理性认知。

国内市场卷不卷的厉害?大家都知道。

近几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再度生变。国际地缘冲突频发,许多国家优先保护本国贸易市场的呼声高涨。

如2024年11月28日,墨西哥政府出动了一支由海军、警察、调查部门和外贸官员组成的执法队伍,查封了10万平方米的义乌商贸城。这里是墨西哥最知名的中国小商品批发中心之一,有上千个华商店铺。如今墨西哥华商生意越来越难做。

看评论区的网民议论,不少人把生意难做的原因,与如今这样或那样的周期结束或衰落联系起来。

认为没有回头路了。

06

我认为,虽然周期会结束,但世界还存在,因此新的周期还将层出不穷。

周期,既带给新生力量以机会,又会淘汰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甚至阻碍历史进程的因素。

对众多企业与企业家而言,在未来新的周期面前,生存还是死亡,将是个问题。

所以识别周期的眼光与培养适应周期的能力,很重要。

我想,未来将会有三类新周期。

产品与行业及基础技术周期。

如何抓住周期机会并快速发展,企业与企业家必须学会三种重要能力:战略创新,资本运营,风险管理。

其中任何一个能力的缺乏将导致犯重大错误,要么使企业走弯路或发展不起来,要么摔大跟斗甚至倒闭破产。

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化周期。

当你走在时代的前面,就会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的风光,体验难以言说的美妙:

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文明周期。

文明周期可以延续几百年上千年。

十年前,我开始研究真业心学,发现对企业与企业家,有两种文明。

一是个人的人生觉悟与修行。

学会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学会获得与享受物质财富与人文美学财富,同宇宙精神相融合,才能达到人生巅峰。

这个文明,人类每个人都需要。

以上提到的评论区有2个评论有点意思:

“企业家表面风光,背后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比我们普通人大成千上百倍。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一个培训课上,现场80人上市公司的老总,有50%的人一年一直吃治疗抑郁病的药。我们一直在不停的追逐财富和名利,不惜牺牲健康和生命。学会放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一个卖门窗的小屁民,天天焦虑的不行,上有老下有小,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实什么意义都没有,活着就是修行。”

这2个评论,都涉及到企业家的人生觉悟与修行。

我见到不少老板,经营生意是专业,经营人生却业余。赚钱成功,人生失败。更有甚者,经营生意与经营人生都不专业。

周期兴时可以做起来或不断折腾,周期衰时与遇逆境时,就容易崩溃。

二是企业的升级。

成为快速成长企业,自进化企业,真业企业。

升级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够通过跨越式发展成为数一数二的公司;能够持续发展,不断发展,跨代发展;能够创造出真正的事业及相应的企业文化。

据墨西哥华人商家讲,不久前,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遭墨西哥当局严厉的整治而难以做下去。因为华人商家们卷得厉害,在价格战的包围下,本地商户被卷得“根本一点生意都没有”。还有墨西哥人抱怨,“你们中国人把100%的时间都用来工作,而我们只有60%的时间用来工作,剩下40%是用来享受生活的。”墨西哥员工普遍具有更强的法律意识,拒绝加班,并享有更严格的劳动法保护。

这仅是诸多文明问题之一。

我们的企业须从底层逻辑上进行改变以升级文明高度。

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两种人,“要么坐在餐桌上,要么在菜单里”。

我认为,企业家只有成为文明周期中的以上两种佼佼者,才是最终真正坐在餐桌上的人。否则,哪怕一时再牛比,甚至有成百上千亿身价,也要进入菜单。

你信不信?

作者简介: 东方赢,真业心学创始人,企业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曾担任大型实业公司总裁,著作有《企业超速成长》《跨越式战略》,第四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