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韩企对美转售稀土被警告,连夜申请特批许可证,首家服软美企出现

当罗德岛州的特斯拉制造基地灯火通明,马斯克匆匆走进临时召集的紧急视频会议时,他的表情比平时更加严肃。世界首富少有地显露出焦虑,这位曾在社交媒体上嘲笑美国贸易顾问纳瓦罗"蠢得像一袋砖头"的亿万富翁,此刻正面临他自己都无法轻易解决的难题——几千台"擎天柱"机器人的生产线即将因中国稀土管制而陷入停顿。

与此同时,在首尔某大企业的会议室里,韩国高管们正紧急商议如何应对刚刚收到的中国警告函。这份措辞严厉的文件明确要求他们不得向美国军方和国防企业出口任何含有中国稀土的产品,否则将面临严厉制裁。

一场关于"工业黄金"的全球博弈正在东亚与北美之间悄然展开,中国的稀土管制已经从源头一路延伸至二级供应链,将全球科技和军工产业链推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当特斯拉连夜申请特批许可证,韩企收到严厉警告之际,中美贸易战的关键一环正在揭示出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真正的力量不在关税数字的高低,而在于谁掌握着现代工业的命脉...

一、中国的稀土管制:精准打击美国痛点

2025年4月4日,在美国对华首次加征34%对等关税的次日,中国商务部迅速出台反制措施,宣布对钐、铽、钪等七类中重稀土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措施的理由是这些金属具有"军民两用"性质,需要加强管理。

这些看似普通的稀土金属,实际上是现代高科技和军工领域的关键原材料。高端光学激光器、雷达、风电涡轮、战机隐身涂层以及机器人电机等众多领域,都离不开这七类稀土金属的支持。中国此举直指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脉,是对美国关税政策的精准反击。

在全球稀土市场上,中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控制全球逾三分之二的稀土产量,以及90%以上的加工能力。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度高达70%以上,这使得中国的稀土管制对美国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实施出口管制后,稀土出口商必须向商务部申请许可证才能出口,而获得许可证的时间需要一到两个月,乃至几个月时间不等。这意味着中国对美国的稀土出口实质上已经暂停,而大多数美国公司的库存根本撑不了这么久。

二、稀土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储量,更是技术

许多人可能认为中国稀土管制的威力主要来自于其丰富的稀土资源储量,但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中国真正卡住美国脖子的,并不仅仅是超高的稀土储量,而是在稀土提取、分离和加工领域的技术优势。

2025年4月18日,美国觊觎已久的与乌克兰的矿产协议有了新进展。根据乌克兰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的透露,美国与乌克兰已经签署了一份"意向备忘录"。一旦最终版本的美乌矿产协议签署并获得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将获得除中国外的另一个重要稀土来源地。

然而,即使获得了新的稀土矿产资源,美国依然无法摆脱中国的影响,因为真正的瓶颈在于提取和分离技术。中国拥有其他任何稀土储量国家都不具备的重工业实力,特别是在提取钕铁硼永磁材料以及相关稀有金属方面的技术优势。

4月17日的一个插曲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美国人寄予厚望、号称要打造本土稀土产业链的MP Materials公司发布声明,称将停止向中国销售"稀土精矿"。这看似是对中国的反制,实则揭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MP公司拥有北美唯一的稀土矿,但却一直将稀土精矿交给中国的胜和资源公司进行提炼,而这家中国企业还是MP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MP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对美国实施的高达125%的关税反击,已经使该公司无力承担高额关税,不得不放弃对华出口。这一事件从侧面证明,中国已经从过去的稀土粗放出口大国,转变为稀土高端材料提取冶炼的强国。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共进口稀土精矿、冶炼分离稀土成品12.33万吨,其中稀土精矿近99%来自美国。这一数据明确表明,美国几乎没有大规模提取稀土金属和永磁体的能力和完整产业链。

三、韩企的尴尬处境:中国警告与美国诱惑

在中国实施稀土管制后,一些国家和企业试图为美国提供"后门",帮助美国规避中国的管制措施。韩国企业就成为了这种行为的代表,也因此受到了中国的严正警告。

据《韩国经济日报》4月22日报道,中国政府已经向韩国电力变压器、电池、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生产等企业发出警告信函,明确要求它们不得向美国军方和国防企业出口含有中国稀土矿物的产品。中方在警告中声明,如果韩方违反出口限制,也将面临制裁。

这则报道还透露,超过两家韩国变压器厂商已经收到中方通知,要求立即停止向美军工出售含有中国稀土金属的电力设备。这意味着在中国进行稀土管制后,确实存在部分韩企对美转售中国稀土产品的情况。

韩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同样不容忽视,约50%的稀土进口自中国。因此,中国的警告对韩国企业产生了实质性的威慑力。如果韩企帮助美国规避中方的反制措施,那么韩企自身也将面临无法获取中国稀土的风险。

几天前,韩国政府还放出消息,称有不少来自中国的产品伪装成韩国出口商品,以逃避美方征收的全面关税。韩国方面特地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组,准备借此给美国投名状。如今风水轮流转,韩国企业却因试图转售中国稀土给美国而陷入尴尬境地。

中国对韩企的警告实际上具有更广泛的警示意义,它向所有国家和企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措施是严肃认真的,不仅限制稀土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同样从中国进口稀土和相关制品的国家,也不得向美国出口,否则就会与美国一起受到制裁。这种做法类似于美国常用的"长臂管辖",只是现在中国将其应用于稀土领域,让美国尝到了自己常用手段的滋味。

四、特斯拉的服软:第一个申请特批许可证的美企

在中国的稀土管制下,美国科技和军工企业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第一个公开表示寻求解决方案的美国企业是特斯拉。

4月23日,据国内媒体援引外媒报道,美国效率部负责人、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急迫感。在与公司股东和财务部门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透露,特斯拉旗下自研的几千台"擎天柱"机器人因中国稀土管制而面临空前的产能危机。特斯拉已经开始与中国方面沟通,正在申请中方特批的"稀土永磁材料"许可证,并承诺这些材料绝对不会用于军事用途。

特斯拉的"擎天柱"机器人对稀土的依赖程度之高令人吃惊。机器人关节处的动作依靠高性能伺服电机转动,每个电机最高需要100克左右的核心钕铁硼永磁材料,整个机器人超过40个电机最高能用掉4公斤。按照马斯克计划在2025年年产几千台"擎天柱"机器人的规划,仅1000台机器人一年就需要消耗近4000公斤钕铁硼永磁材料。而这仅仅是计算伺服电机的用量,实际需求可能更高。

获得中国稀土出口许可证并非易事。根据规定,这类许可证的正式审批大约需要45天左右,对于迫切需要稀土材料的特斯拉来说,这意味着生产计划将面临至少一个半月的延误。

特斯拉的行动只是美国企业面临稀土短缺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稀土管制的持续,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将承受稀土产品短缺带来的压力,并寻求与中国方面的协商解决。

五、美国态度的软化:关税战的转折点

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和其他反制措施,美国政府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软化。美国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突然改口,承认"145%的对华关税过高",宣布计划下调对华关税,但强调"不会归零"。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示,美国目前针对中国的关税对峙是不可持续的,他预计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将"降级"。

特斯拉在中美关税战关键时刻的服软,与美国政府态度的缓和形成了鲜明呼应。这表明中国的反制措施,特别是稀土管制,已经对美国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迫使美国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关税政策。

美国政府态度转变背后是多重压力的叠加。从国内来看,关税政策导致美国核心CPI大幅上涨,民众生活成本增加,美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73%的电子产品依赖中国生产,关税导致进口成本激增。从国际范围看,美国的盟友如欧盟、日本等也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表示不满,并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

中国的稀土管制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关键原材料的短缺开始影响美国的高科技和军工产业时,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关税政策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