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将迎倒计时200天!广州体育馆打造有爱无碍新标杆
南都讯 记者汪雅云 通讯员十五运会粤执委会 4月23日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倒计时200天的日子,记者在倒计时200天到来前走访了广州市内多个十五运会场馆,了解场馆维修改造的最新进展。
焕新升级的广州体育馆夜间开灯效果图。十五运会粤执委会供图
广州体育馆作为十五运会蹦床、排球比赛场馆,以及残特奥会轮椅篮球比赛项目场馆,其维修改造工程自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去年底,经过全面焕新的广州体育馆以“全场景智慧化、全龄段无障碍”的全新姿态正式亮相,是首个通过竣工验收的十五运会广州赛区场馆改造项目。
广州体育馆1号馆天面。十五运会粤执委会供图
南都记者了解到,改造项目在保留原体育公园岭南骑楼步行空间的基础上,新增木棉花主题花坛,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全民运动空间。南广场以原有雕塑为中心,通过动态施工与数字孪生技术精准优化景观布局,实现美观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广州体育馆1号馆。十五运会粤执委会供图
焕新升级后的广州体育馆科技感满满。据介绍,场馆入口的3D视觉闸机可在0.3秒内完成人证核验,AR导航系统实时推送最优路径至观众手机。更为智能的是,部署在场馆的2000余个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自动触发应急疏导方案。此外,场馆的空调与照明也实现了智能调节,节能效率提升35%,获评“绿色建筑一星级认证”。
场馆内的无障碍信息查询屏。十五运会粤执委会供图
1号馆内的轮椅观赛区。十五运会粤执委会供图
作为残特奥会轮椅篮球主赛场,场馆将无障碍设计提升至“全链关怀”标准。据介绍,1号馆设有4个轮椅观赛区(50席),盲道与城市道路无缝衔接,坡道坡度严格控制在1:12以内。环形感应助听系统覆盖了90%观众席,荧光盲道夜间可视距离达8米。特别设计的“多模态交互终端”更支持语音、手势及手机APP三重操控,一键即可召唤手语翻译或无障碍导航。
焕新后的广州体育馆还突破了传统场馆的时空边界:通过可升降隔断系统,篮球场可在48小时内转换为万人演唱会场地;保留的标志性拱形穹顶化身为巨幕,运用数字光影技术演绎广府窗花等文化符号,打造“可阅读的建筑IP”。十五运会后,场馆还将上线“智慧健身舱”系统,市民可预约VR训练、AI体态评估等科技健身服务,让全民共享智慧场馆的长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