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至极!周边四国被征最高3521%关税!
荒唐至极!周边四国被征最高3521%关税!
古今趣譚
2025年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及泰国的太阳能产品加征反倾销及反补贴税,税率最高达3521%,创国际贸易史上罕见纪录。其中,柬埔寨因拒绝配合调查被单独施以“毁灭性”高关税,总税率达3521.14%。分析指出,此举表面针对东南亚四国,实则旨在切断中国光伏企业通过当地产能向美出口的转口贸易链,进而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背景与动机
美国光伏市场高度依赖东南亚供应链,2023年四国对美出口占比达77%,其中近80%产能由中国企业主导。中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美方首次“双反”调查后,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形成“中国技术 东南亚组装”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此次美国以“低价倾销”为由加税,被中国商务部批评为“贸易救济工具政治化”,意图通过关税壁垒重塑本土光伏产业链。
中方回应与行业影响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此前指出,美方行为破坏全球产供链稳定,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分析称,美国仅占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7%,中国企业可通过拓展中东、拉美等非美市场及技术升级应对冲击。
企业应对与市场展望
中国光伏企业已提前布局多元化供应链,如隆基、晶科等在墨西哥、沙特等地新建产线,并通过技术优势掌控全球超80%晶硅产能及75%专利技术。尽管美国本土计划2030年实现光伏组件“100%自给”,但其制造成本为中国三倍,且硅片等关键材料仍需依赖进口,高关税或推高美国能源转型成本。
专家观点
李永强调,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优势,美国单边制裁难以逆转市场规律。他建议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兼并重组,并探索“进口硅片 海外组装”等新模式以规避风险。
结语
此次关税战凸显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焦虑,但中国光伏产业凭借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仍有望在博弈中保持主导地位。未来,全球能源转型需求与产业链分工逻辑或迫使美方调整政策,但短期内贸易摩擦将持续考验企业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