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组团学AI 月均增收近3000元

有骑手带动同行打造自媒体IP,月均增收近3000元;电商销售运用AI工具为用户画像、应用数字人直播带货,月均成交额超10万元。福城街道在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龙华区首家AI夜校引入博士后、院士参与课程研发,高端智力资源送至居民“家门口”,并逐步推广覆盖大水坑、兴富等环富士康社区。截至目前,街道共开展AI课堂166场,培训学员9000余人次,学AI、用AI在福城成为潮流,青工下班上夜校成为新风尚,涌现“宝妈带娃学AI”“骑手组团学AI”“三代人共学AI”等新气象新场景。

AI夜校:

引入博士后、院士参与课程研发

据介绍,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龙华区首个“奋斗”主题党群服务阵地,紧邻富士康园区,辖区青工群体聚集、智造企业密集。去年年底,福城街道在环富士康区域开展“深i暖流行动”,依托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全区首个AI夜校,探索开展辖区群众就业促进与技能提升。

“AI夜校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AI作为新生事物,群众存在认知不足、认知偏差甚至抵触的情况,而提升居民‘了解、会用、用好’AI的能力,赋能就业创收,是夜校建设的核心任务。”福城街道党工委介绍,链接校企资源,发掘培养优秀讲师,建立可持续的师资库,是破解夜校发展瓶颈的首要环节。章阁社区全职妈妈、外卖骑手、制造业青工等群体基数大,存在与社会脱节时间长、工作时间不稳定、学历水平差异大等特点,亟须探索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与形式。

为解决这些难题,打造“家门口”的AI夜校,福城街道党工委统筹,社区党委落实,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德高级技工学校、华为、富士康等专业力量,创新构建AI夜校“联建共管”治理机制。与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共建实践基地,引入4名博士后、2名院士参与课程研发,将高端智力资源直接输送至居民“家门口”。联动领志科技、鹏城驾校等企业免费提供实操资源,降低居民学习成本。从社区班子、企业高管、技能熟手中选拔讲师,将“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夜校师资库。

培训内容:

“政府配餐”变为“群众点单”

为破解传统培训“不接地气”“学用脱节”困境,福城街道会同校企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将AI夜校“开”进群众心坎里。累计走访企业65家、访谈群众100余人次,了解群众需求、产业需要和行业趋势,服务由“政府配餐”转变为“群众点单”。针对学员职业背景和知识基础,着重开设实操类、入门类课程;打造“AI百讲”系列课程,涵盖AI写作、视频制作等通用课程,以及无人机驾驶、工业机器人操作等契合街道产业特色的实操课程。

对时间相对灵活的新就业群体、全职主妇,实行“一周一群体、一月一主题”的精准培训;针对存在“工学矛盾”的企业职工,固定每周五晚开设公益课,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同时制作10期短视频微课方便自学;建立“课后即时反馈、月度座谈交流、双月课程更新”机制,动态优化课程安排。

课程效果:

AI夜校课程场场爆满,上座率超120%

据介绍,AI夜校学员结业考核合格,可获就业推荐机会。目前首批6名学员已成功入职智能制造企业,20余名学员通过AI夜校学习实现增收创收。组建电子商务、行政办公等4个学习社团,完成短视频创作、电商直播等45项技能成果转化。比如,AI夜校讲师带领5名学员承接视频创作订单,实现商业转化;骑手带动同行打造自媒体IP,月均增收近3000元;电商销售运用AI工具为用户画像、应用数字人直播带货,月均成交额超10万元。

开课以来,章阁社区AI夜校课程场场爆满,上座率超120%,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日均人流量增长35%,群众满意度长期稳定在99%以上。AI夜校链接华为云生态公司,举办“数智赋能”茶话会等活动,组织46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技术对接,累计提供产线自动化改造、数据优化等技术指导30余次,促成7家企业与华为云生态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中小企业定制“送课进园区、送技术到车间”服务,开设AI夜校“移动课堂”,定向培训产业工人110人。

通过擦亮AI夜校金字招牌,合作校企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在不断扩大。比如,深德高级技工学校参与AI夜校建设,业务合作范围显著拓宽,吸引了东莞市、肇庆市、贺州市等省内外单位主动寻求合作。

采写:南都记者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