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智创未来|科技与儒风共舞,这场机器人大会开启“智”造未来新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茜 张清直 康岩

4月26日-28日,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暨2025智创未来机器人(无人机)梦幻展在济宁邹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以“‘机’聚齐鲁、智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华为、特斯拉、宇树等217家单位参展。此次展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狂欢,更是济宁向世界递交的一份“特殊答卷”。

217家单位参展,1028件产品展出

4月26日上午,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暨2025智创未来机器人(无人机)梦幻展盛大启幕。本次展会邀请 9 位院士、75所国内外高校院所、300余家重点客户群体参会,217家单位、1028件产品参展。

特斯拉、宇树、大疆等全球科技巨头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智能无人机等齐聚于此,在儒风邹城共同上演了一场科技与智慧的盛宴,更让人感受到智能机器人创新领域蓬勃涌动的硬核实力,看到机器人产业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

展会以“‘机’聚齐鲁、智启未来”为主题,开幕式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机器人项目签约,这些项目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浩瀚星空之中。它们将汇聚各方智慧,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更多领域应用与突破,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为加快整合山东省机器人产业技术与创新资源优势,实现企业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全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由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等9 家省内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山东省机器人行业协会,目前协会会员已发展到 85 家,并在展会现场进行了揭牌。

这次大会,不仅集中展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更汇聚了顶尖专家、领军企业,跨领域机器人同台竞技,前沿技术巅峰对决,让人们深刻感受到科技裂变的震撼力量。

科技赋能未来,人工共融开启文明新图景

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天工Ultra空降展会现场开跑、仿生人形机器人复刻诗作现场互动……在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暨2025智创未来机器人(无人机)梦幻展上,各类机器人大展身手,可谓是精彩纷呈,令人惊喜不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大连蒂艾斯展区,一台身着白衣长衫、腰系酒壶、手握酒杯的AI 交互型仿生人形机器人现场吟诗,其眼角的褶皱、逼真的“长相”,与常人无二的肤色,令不少参观者一时间难分真假。按下机器人前面摆放的麦克风,还可与机器人实时对话。

“这款机器人的毛发、皮肤通过一种以硅胶为主体的仿生激活技术,可实现类似于真人的肤感,相对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能让使用者产生古人穿越到现代与其交互沟通的体验感。”X机器人品牌负责人刘诗画直言,仿生机器人以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为原型。通过仿生技术和角色大模型的方式,深度学习古代文化历史知识及人物经历,不仅可以“重现”李白、杜甫的诗人形象和思想,还能以其独有的个性和风格进行问答交流。目前,公司能制作上百种形象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可提供业务讲解、知识科普、智能问询等服务,为历史文化景区和企业展览展示等提供了全新的科技文旅解决方案。

当AI与机器人相结合,在医疗领域又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在北京长木谷展厅内,一款自主研发的AI 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正上演着一场精准化、智能化骨科手术新纪元画面。“我们打造的不仅是一台手术设备,更是一个可复制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逸凌介绍,该款手术机器人由三大核心模块构成:“数智脑”,汇聚百名全国专家的智慧与经验和百万级临床数据学习、训练,仅需患者CT影像即可在5-10分钟内生成个性化三维手术方案级;“数智眼”,搭载亚毫米级光学定位系统,实时追踪患者体位变化;“数智手”,机械臂能精确执行截骨等关键操作。

当前,我国1.4亿关节疾病患者与1.5万骨科医生的供需失衡局面或将因此改变。“通过AI技术将顶尖专家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执行方案。”张逸凌表示,培养一名成熟且能做四级手术的骨科医生需要15到20年。但依托“人机交互”的模式,基层医生经过6-12个月培训即可开展高难度关节置换手术。该跨越式的突破,不仅能让原本难以复制的优质医疗技术和大专家的手术经验变为现实,更能有效改善中国骨科疾病患者与骨科医师供需不平衡的现状。

目前,该机器人“数智脑”技术已落地1000余家医院,帮助10万患者重获健康。

颠覆性创新成果,展示人机协同无限可能

用“意念”操控无人机起飞、用“意念”打字互动交流……在众星云集的机器人展会上,来自山东的科技“军团”以颠覆性创新成果,向人们展示着人机协同发展的无限可能。

工作人员头戴一顶布满电极的黑色网状“帽子”,不说话、不动手,身旁的三台小型无人机便从地面升起,在半空中做着上下、左右、前后翻转,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稳稳当当。而这颇具科幻的场景,即来自脑机接口技术的加持。

“脑机接口就是在人的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个传递信息的高速公路,无需通过嘴或手就可以控制外部的设备,从而实现‘意念控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分院院长李卫民表示,该项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残疾人可以通过“意念”控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实现自主行走。渐冻症患者则可以通过“意念”打字实现与外界的自主交流。其中,“意念”打字平均每分钟可达20个字符,识别准确率高达92.5%。

无独有偶,这种酷似科幻电影的未来交互的新形态在展区内并非个例。移步至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展区,“行者泰山”正迎面走来,行走、踏步、跑步、举手、摆臂……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展示着各项动作。“‘行者泰山’机器人有非常聪明的大脑。”优宝特机器人市场总监陈锐介绍,该款机器人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情景交流、分析,都能灵活应对。而四足机器人Y30曾载物爬泰山,站立负载最高可达150kg。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我们从冰冷的机械臂逐渐进化为智能体,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来自济宁邹城的珞石机器人小珞流利地演说着“2025机器人山东宣言”,其背后是覆盖3-220kg负载能力的全品类机器人矩阵,以及微米级精度的智能焊接解决方案。

“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新一代生产力范式。”珞石机器人焊接行业部客户总监马加峰表示,自2023年起,珞石机器人前瞻性地布局“机器人 AI”战略,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人具备更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以提升生产线上毫米级乃至微米级的生产工艺,打造真正能解决实际场景问题的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方案。

这场科技盛宴揭示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彰显着山东制造的转型智慧。当传统产业基地与前沿科技深度耦合,当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全面贯通,齐鲁大地也正书写着智能制造的中国方案。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