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平均降幅超60%!
近日,陕西、山东、湖南、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等多地相继发布通知,正式落地执行国家组织第十批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此次集采共涵盖 62 种药品,平均降幅超过 60%,降价力度显著,切实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
以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为例,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品集采后,患者年度治疗费用从 4000 元至 5000 元大幅降至 100 元至 200 元;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专利到期后及时纳入集采,每粒(25mg)从约 200 元降至 15 元,每月可为患者节约药费 3880 元左右,真正实现 " 用得起好药 "。
据悉,国家第十批药品集采规模创历史新高,涉及 62 个品种、263 个品规,是历次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之最。中选药品涵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种,涉及阿司匹林肠溶片、艾地骨化醇软胶囊、青霉素注射剂等多种常用药品及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

▲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集采在药品选择上兼顾基础常用药与高端复杂药品,尤其加大对心脑血管、消化代谢等慢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纳入力度,覆盖人群广泛,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用药水平,更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集采方案充分考量临床实际需求,同一治疗领域中,不同作用机理、疗效更优或使用更便捷的药品均被纳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丰富、更科学的用药选择。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中心主任路云指出,此次集采既有常用药也有高端复杂药,同时纳入多种心脑血管、消化代谢类基础疾病用药,覆盖人群广,能够提高患者用药水平和生存质量。
在保障药品供应方面,各地积极落实配套措施。济南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副处长于小龙介绍,为确保集采药品稳定供应,自国家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以来,医保部门持续强化监管。在第十批药品采购周期内,将对药企供货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一旦主供企业出现断供、停供等突发状况,将在省级医保部门指导下,迅速启动备供企业替代机制,通过 " 主供 + 备供 " 双轨模式,筑牢药品供应防线。
陕西省医保局也明确要求,中选企业必须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保质、足量完成供应任务。若主供企业因重大问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省医保局将按程序依次启用备供企业、第二备供企业,或增补其他供应企业,确保带量采购协议顺利执行。同时,医疗机构需强化履约意识,通过省级采购平台规范采购流程,严禁线下交易行为,并优先使用中选药品,打通药品进院 " 最后一公里 ",切实让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