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董明珠“间谍论”持续升级,官媒点名怒批,胡锡进要求对海归道歉

近来,董明珠又“火出圈”了。

只是这一次“火”的原因,实在有些让人感到诧异。

4月22日,已经71岁的董明珠,在股东竞选中再次顺利连任董事长。

她说,格力在人才培养中,不会用那些海归。因为在海归当中藏着不少“间谍”,但她分不清谁是,谁不是。所以,干脆不用。

或许是心情有些激动,“董大姐”嘴上有点“飘”。

在谈到格力选拔看重的人才标准时,董明珠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当场不少人一边鼓掌,一边发出笑声。

很多人认为,这“笑声”有些刺耳,带着浓浓的对海归固有的“歧视性”。

最近这几天,董明珠可谓是因为这番言论,遭到“千夫所指”。

其中,胡锡进更是愤怒的指责董明珠不负责任的言论,违反了就业促进法,伤害了不少海外学业有成,想要回国报效国家的那部分高知人才的心。

他要求董明珠“必须公开道歉”。

新京报则将董明珠“定性”为她带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董明珠的话,到底说错了吗?

大部分支持董明珠的人,其实他们支持的不是董明珠那句:“海归里有不少间谍”这个结论。

他们真正支持的是董明珠这份“警惕的心”,还有董明珠身上“老一辈人的影子”。

所谓“老一辈人的影子”,强调的是“开放的原则与包容的底线”。

但如今,我们有时候,过度的对西方外来文化,包括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出国的那批人,过于包容,缺少了“原则的守护与底线的坚持”。

举个简单的例子。

2024年,刷新全球观众认知,让无数各国观众目瞪口呆的法国开幕式上,那些在很多人看来堪称“群妖乱舞”的价值观,真的值得无底线的“包容”吗?

对他国文化的尊重,是应该有的。

但是,对糟粕的外来价值观的“侵染”,是应该坚决拒绝的!

而不是以所谓的“包容”作为掩护,不分好坏与糟粕的完全接纳。

在必要的时候,得有文化自信的说:“不”!

同样的“道理”。

董明珠的话,说错了吗?

如果从“尊重”的角度来讲,董明珠不该这么说,尤其是不该在公开场合,说出这种不当言论。

钱学森钱老是不是海归?

华罗庚、师昌绪、邓稼先等等,他们是不是海归?

董明珠一句话,把这些拥有赤子之心的海归“一棒子打死”,贴上“间谍”标签,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也是伤人心的。

而且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很多留在海外的海归人才,有不少人是“卧薪尝胆”,借助海外的资源进行深造的。

回到国内,未必能有这么多的资源,用来培养他们。

这一点,中国清楚,国外那些国家也清楚。

但是,在这件事上大家是有默契的,也是一件“共赢”的事情。

国外需要这部分中国人才,为他们搞研究,支持他们科技,包括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而咱们也希望将这部分人才“大浪淘沙”的留在国外,学有所成,回国后又能立刻用得上的时候再联系,争取让他们回国,助力国内相关行业、领域的“弯道超车”。

当董明珠那句:“海归有不少是间谍,我分不清间谍,所以绝不会用他们”这样的话,被海外国家媒体一通“添油加醋”,试问带来的恶劣影响有多坏呢?

更关键的是当美国对人才的态度,变得“越来越保守”,天天提心吊胆,看谁都像“间谍”时,我们想要拉近与美国的整体差距,就得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肚量。

当然,“肚量”不代表我们“人傻钱多”,更不代表对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关键岗位人才的录用“完全不设防”。

不过,我们更要明白,“肚量”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自信,更是做给外人看的胸怀与魄力。

这几点,对于一个国家所塑造的“国设”而言,很重要!

从这些方面讲,董明珠那句:“海归藏着间谍”的话,就不合时宜了。

但是,从对“包容底线”本身的警觉心,尤其要明白“敌人亡我不死之心”的角度来讲,董明珠的话虽然“不合时宜”,但也值得深思。

更直白一点讲。

我们要包容、接纳海归中的好同志、警惕混在其中的坏人与“笑面虎”,谨言慎行的将他们区分开。

或许,这才是该持有的态度。

不过,从董明珠这次的“不当言论”中,有件事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千夫所指”董明珠的人很多。

但是,支持她的人,同样很多。

大家不是不知道董明珠言论确实有失偏颇,但为何还有这么多人,愿意支持她的不当言论?

支持董明珠的“3大理由”

明知董明珠说得不对,但我们“支持”她。

为什么?

3个理由,大家一听,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理由一:支持的不是董明珠的“言论”、“观点”的对错,而是支持董明珠有勇气说真话,敢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这件事。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如今的人们,对于那些所谓的“专家”、“知识分子”还有“社会精英们”不敢说真话、说实话,甚至昧着良心“胡言乱语”,不分清白是非的失望与愤怒。

所以,“观点”的对错与否,在支持者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迫切的需要有人敢于站出来,说点真心话,说出真实的想法与感受。

但是,很多反对者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就事论事的“争执观点”。

最后,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没看透这件事的本质,没看明白“大家到底在争论什么”。

理由二:董明珠那句“海归里有坏人”。

其实真正“触动人心”的是董明珠这句话背后,装着的是很朴实、很质朴的一个观点,“谁是自己人,值得信赖、值得培养。谁是外人,得警惕点。”

当然,她不能如此粗暴的区分,一竿子把“海归”都视作“外人”。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渴望有一个愿意给他们“护短的长辈”。

这背后,其实是大家的“归属感”、“归宿感”,以及“安全感”、“自我认同感”的严重缺失。

这一切,归根到底,还不是西方炮制的那套“男女对立”、“女权压男权”文化长期浸染之下,男女亲密关系越来越淡薄了,一切只看利益,只向钱看。

所以,当一个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真正往深处“刨根”,会发现“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必然有合理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董明珠的“观点”明明是错的,不少人就是愿意“买账”,愿意支持她。

其实,哪里是支持董明珠。

支持的这部分人,其实是想借助“董明珠事件”喊出那句憋在心里已久的话。

“这个世上,谁把我当自己人在乎?”

“谁把我,当个人尊重、在意呢?”

这一刻,很多普通人的心,其实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同样也很复杂。

理由三:支持董明珠,是因为“我们反对那些不干正事的专家”。

董明珠“事件”,又把各类所谓的“权威”、“专家们”如同炸鱼一样,给“炸”出水面。

在支持董明珠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真的是完全不关心董明珠说的话是对是错。

他们只在乎一件事!

那就是那群“酷爱参与八卦”,总爱卖弄风骚、指点“他人江山”的专家们,有没有“露头”。

但凡这些“伪专家”站出来,他们反对什么,这些“专唱对台戏”的群众就支持什么。

反之,这些“专家”支持什么,这些群众就反对什么。

这一幕,就像是“星爷”的电影,充满滑稽与无厘头的哭笑不得。

原来,小人物的爱憎分明,如此清晰、简单。

还有点“醉意”上头 ……

争争不休!

这一刻,谁还在意董明珠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