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坚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9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系统梳理中美经贸合作事实,阐明中方政策立场,重申中国始终遵循国际规则、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在复杂国际经贸环境下的有力发声,不仅回应了现实挑战,更为推动构建平衡、包容的全球经济秩序提供了清晰指引,彰显了中国坚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担当。
白皮书指出,中美建交46年来,双边贸易额从不足25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近6883亿美元。中国始终以履约精神推动经贸合作,彰显大国担当。反观美国,屡次违反协议义务,挥舞“关税大棒”,采取单边关税、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等做法,扰乱全球产业链。其行径不仅损害自身信誉,更将全球贸易推向碎片化,让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通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各行业市场准入与贸易规模等务实举措,为世界经济发展持续注入稳定性与正能量,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与赞誉。
历史和事实证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基于对经济全球化规律的深刻把握。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作出符合自身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选择,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相信公平与正义的国家一道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的行径。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全球互信新框架。推动高水平开放,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抓手。中国进一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自贸试验区“压力测试”功能,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形成可复制经验。例如,海南自贸港简化外资准入、完善离岸金融体系,已开启冲刺封关运作。以规则衔接降低交易成本,中国为全球企业营造“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而巩固中国作为国际供应链“稳定锚”的地位。
强化创新协同,锻造产业链韧性。提升开放能级,必须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合作网络,构建跨境研发联盟,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培育协同创新生态。沙特与中国合作的古雷乙烯项目,正是技术共享与产能协作的典范。同时,需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扩大国际科技合作。此举不仅将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更能通过“技术外溢”带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升级,实现发展红利的多边共享。
优化区域布局,激活协同发展动能。高水平开放需打破地域壁垒,形成陆海联动格局。一方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打造面向亚太的开放门户;另一方面,强化中西部开放平台建设,通过中欧班列、跨境产业园等载体衔接“双循环”。例如,江苏徐州服务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成为连接东部沿海港口与中西部内陆、辐射欧亚大陆的陆路物流支点,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区域协同不仅能够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更能通过“多点突围”分散外部风险,增强开放体系的抗压性。
以开放纾困局,以合作谋长远。从发布白皮书重申履约精神到实现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优化跨境消费体验,中国正以更高水平开放对冲逆全球化风险。世界需要的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税大棒”,而是共商共建的规则之锚。唯有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遵循经济全球化历史大势,方能于变局中筑牢发展之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分别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