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仅退款政策实施后,运费险随之消失,商家与买家矛盾升级!

随着各大电商平台取消仅退款,网购平台卖家和买家之间的权益平衡再次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风靡四年的“仅退款”迎来了它的终点,不少消费者又发现一直被视为“电商产品标配”的运费险也在被慢慢取消......平台“变相杀熟”、商家“保费涨价”,黑猫投诉平台关于运费险的投诉数量竟达到惊人的十万!

运费险为什么会慢慢消失?运费险是买家应该享有的基础权益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4月22日,一则重磅消息席卷网络:国内各大叫得上名字的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功能,退款不退货不再是买家点点手机就能实现的事,而是需要买家提交申请再由商家决定是否允许。

为各路消费者服务四年的“运费险”结束使命,走向终点。

最初仅退款功能诞生就是为了改善消费者体验,让维权更加方便快捷的。

如果是线下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退货的时候应该一手退钱一手退货,但是线上交易就不能复刻这种模式,毕竟顾客付出去的钱一秒钟就能转回自己手里,但是退回去的货可得三四天才能到商户手里。

2021年,电商平台拼多多首次推出了“仅退款”功能,允许买家只退钱、不退货,避免了那种遇到商品质量问题还需要卖家买家两边掰扯的情况,买家维权的过程也确实被大大精简了。

自从仅退款功能推出就立刻“席卷”了整个拼多多,之后又以极快的速度拓展到了淘宝、京东、抖音等等其他平台。

短时间内“仅退款”成为网购平台商家的标配,大家对此无不喜闻乐见,靠着功能搭建的便利和买家卖家之间的信任让网购的商品问题不再是无尽的“打太极”。

可是慢慢的一些想要以此投机取巧、谋取利益的就冒出来了,毕竟“仅退款”说好听点是维护消费者,说难听点就是偏袒消费者。

2023年江苏就发生过一起相当典型的案件,买家如果想要通过“仅退款”来坑害商家,几乎不需要任何知识、操作和其他门槛。

遭遇麻烦的店家是个零零后电商专业学生,靠着对专业的一腔热情,她在毕业后选择做起了自己有兴趣有技能的“本职工作”。

她在网上开了家宠物店,靠着优质的服务和店里漂亮健康的宠物,她的生意蒸蒸日上,但这时却遇到了些让人不愉快的事。

一位买家在她的店中花费二百多购买了一只“随机颜色”的狸花猫,可是收到货后却以花色不符要求退款。

店家一口拒绝,没想到却遭到了一通辱骂,买家用“没收到货”的借口向平台申请仅退款,谁知道平台还通过了!

店家“猫财两空”,作为一个在网络传言中善于“整顿职场”的零零后,她当即决定驱车四个小时、三百公里,直接找上买家的门。

让她没想到的是,做出这种事、借着平台漏洞欺负她一个大学生的竟然是个六年级的小孩,这么做也仅仅是因为听同学说可以“买东西不掏钱”。

那只狸花猫就好好在买家家里,向不知情的孩子父母说明情况后,卖家得到了交通费加宠物费总计1200的赔偿,那个小孩得到了一顿“家法处置”。

但是店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委屈和那股气却没人能还得起了。

诸如此类事情层出不穷,当大家熟悉了仅退款的存在,这一规则就从“让买家维权更简单”变成了“让卖家摊上一堆不必要的麻烦”。

取消仅退款虽然看上去有些一刀切,但其实也是一种对商家权益的保障。

而且现在退货也相当便利,都是快递公司自己上门取件,运费由卖家承担,货不用自己送、钱不用自己掏,即使买到了不合适的东西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但是有网友发现,越来越多电商平台的卖家将“运费险”也逐渐取消了。

不同于“申诉”时才会用到的仅退款,运费险可算得上是网购基础。

以很低的保费就能换取免费退货,很多商家甚至赠送运费险,这对于一些商品,特别是到手才知道合不合适的服装就相当重要。

那么长时间下来,大家对运费险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觉得这就是商家应该提供给消费者的一项必要服务。

但是早在仅退款取消前,就有很多各大电商平台的买家发现付款时运费险出了问题,很多原本五毛钱甚至免费就能得到的运费险服务涨到了五块,甚至有些人的运费险服务直接被取消。

也有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遭到了平台的“变相杀熟”,曾经使用时间较长、退货次数较多的账号被限制了运费险的使用,开通新的账号却一切正常。

很明显平台有一套自己的内部算法,按消费者的退款记录给人“贴标签”,类似于退货次数太多就会被划为风险用户,一些功能也随之设限。

在专门解决各种纠纷的黑猫投诉平台上,截止到4月25日,有关“运费险取消”、“运费险涨价”的投诉已经超过十万条。

或许买家对仅退款感到无所谓,但运费险取消实在算得上是触动“核心利益”了。

可是就这件事而言,商家其实也相当难办,对于一些店铺来说,运费险的存在实在是让人苦不堪言。

买家的退货成本降低了,退货率自然也就上来了,特别是作为重灾区的女装店铺,有些店的退货率能高达80%,那些买家靠“运费险”享受的七天无理由退货全部成了落在商家头上的成本。

除此之外甚至还存在“运费险职业选手”,每天都买新衣服,每天都穿新衣服,穿了一天就退货,一年到头多少天就退货多少次,商家对此相当无奈但毫无办法。

或者通过建多个虚拟账号,“自己买自己、左手倒右手”地薅保险公司羊毛,最终八个月通过运费险套现百万。

这都是商家和保险公司面临的、实打实的问题。

在网购环境下,平衡买卖双方本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人会想通过规则漏洞为自己牟利,也总有人只顾自己地要另一方吃亏。

在协调双方权益上还需更强的监管、更透明的流程,各方努力才能让各方得到公平。

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