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新闻8点见丨北京公园拍鸟人;北京大风何时结束?何时升温?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近日,演员李现出现在北京公园“打鸟”,在互联网引爆多个热搜。“现男友”被调侃为“现大爷”的同时,架着“长枪短炮”、沉迷于观鸟、拍鸟的“鸟友”也走入大众视野。专业镜头价格不菲,哪些人在观鸟、拍鸟?他们是怎么入坑的?又有哪些收获?4月的第3周是北京市“爱鸟周”,记者和几位鸟友聊了聊。

2025年4月9日,玉渊潭公园,不少摄影爱好者在万萍荷香景区拍摄野生水鸟。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十年前,退休的张小明爱上了摄影,起初是拍花拍风景人物,后来迷上了拍鸟。他总是迎着晨曦来到湖边,“冬天7点多,夏天6点一开园就来了”。此时的公园静悄悄的,鸟儿比较活跃,光线也柔和,很“出片”。

在他看来,拍鸟的乐趣比拍花多得多。“拿春季来说,从两只鸟搞对象、到共筑爱巢、产卵、孕育新生命,再到雏鸟在巢里抢地盘打架,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画面。”

张小明曾被凤头鸊鷉(pìtī)筑巢的经历打动。它们衔来一根根枝条搭窝,还要将窝压得瓷实才能产卵、孵卵,但飘忽不定的大风经常将窝掀翻,鸟卵滑落水中。有一次,鸟友们持续观察,发现雌鸟雄鸟前后搭了4次窝,下了13个鸟蛋,最后只孵出5只雏鸟。

感觉到凤头鸊鷉的不容易,张小明有点心疼,有一次,他用竹竿编了一个窝,请打捞水草的工人将窝放到水中。“凤头鸊鷉确实也来了两天,随之就把这个窝弃了。虽然非常麻烦,但它还是喜欢自己搭的浮巢,更自然、让它有安全感。”这也让他意识到,野生鸟类在自然界中自有一套生存法则,不需要人为干预。

他明显感到,近些年来,鸟友们的护鸟意识也在提升。

“打鸟”是摄影圈的行话或戏称,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张小明坦言,过去确实有拍鸟爱好者真“打”鸟。大家的本意并不是击中鸟,而是通过干扰,把静止的鸟“轰”起来,以便拍出动态镜头。有的人甚至为了拍雏鸟,修剪部分树枝。如今再遇到这种个别的不文明行为,总会有鸟友挺身而出“叫停”。“大家更愿意等待,拍摄鸟在自然状态中展现的动作。鸟很聪明,你打它一次,它再不来了。我们达成了共识,即便什么都拍不到,也不能干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