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除了有钱没病,还要有这三样,缺一不可!
作家杨绛在《我们仨》里回忆与丈夫、女儿相伴的日子,即便经历战乱与病痛,一家人相互依偎的时光仍让人动容。她写道:“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这让人不禁感叹,人到晚年,幸福从来不是单靠金钱和健康堆砌的。
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想要当这个“宝”,除了兜里有钱、身体没病,还得有这三样东西,缺了哪样,日子都少了滋味!
一、三两知己:老伙计一聚,烦恼全散去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老了,身边若有几个能聊得来的老伙计,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就像《儒林外史》里的王冕和秦老,虽身份悬殊,却因志趣相投成了忘年交,田间对坐、谈诗论画,这份纯粹的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小区张大爷每天雷打不动和老邻居们下象棋、遛鸟,他常说:“跟这些老伙计唠两句,比吃啥补药都管用!”老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到了晚年,朋友就是排忧解难的“良药”。遇到烦心事有人听你吐槽,想出去玩有人作伴,这份“老来乐”,千金难换!
二、一门爱好:有事可做,日子才不慌
“人闲是非多,百无聊赖愁断肠。”退休后无所事事,再健康的身体也容易闷出病来。《浮生六记》里的沈复与芸娘,即便生活清贫,仍能通过插花、烹茶、游园找到乐趣,把日子过成了诗。老了有个爱好,就像给自己找了个“精神寄托”。
李奶奶退休后学起了书法,每天在家练字、参加社区展览,整个人精气神十足。她说:“拿起毛笔,烦心事全抛脑后,心里特别踏实!”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是画画、钓鱼,还是跳广场舞,有个爱好傍身,日子才能过得充实又自在。
三、和睦的家庭:儿女孝顺,心里比蜜甜
“家和万事兴,父慈子孝福满门。”再有钱、再健康,要是家庭闹得鸡飞狗跳,晚年也难有幸福可言。《红楼梦》里的贾母,虽享尽荣华富贵,却因子孙内斗、家族败落,临终前满是遗憾。反观现实,那些被儿女惦记、孙辈环绕的老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邻居赵爷爷的子女虽忙,但每周雷打不动视频、回家吃饭,还常带他出去旅游。他笑着说:“孩子们心里有我,我这心里啊,比喝了蜜还甜!”老话说“养儿防老”,不求儿女大富大贵,只要彼此牵挂、互相体谅,就是晚年最大的福气。
人这一辈子,年轻时总想着拼命赚钱、追求成功,到老了才明白:钱够用就好,身体无恙是福,但若没了知心朋友、生活爱好和和睦家庭,日子终究缺了灵魂。往后余生,不妨多交几个老友、培养点兴趣,和家人好好相处。毕竟,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才是晚年幸福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