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印军战机惨遭巴军反杀,连夜向五国发送“战报”,中方公开表态
5月7日凌晨,印巴边境局势陡然升级,战火在克什米尔地区熊熊燃起。印度空军率先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展开突袭,此次行动代号为“辛多尔行动”。现场视频中,多枚导弹划破夜空,爆炸后火光冲天,并造成了平民的死伤。印度官方虽声明只针对恐怖分子营地,未攻击平民和巴军目标,但公开的照片和视频所呈现的平民区被炸惨状,让印度的说法难以服众。
印度在此次突袭中出动了精锐战机,试图展现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其中,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作为印度空军的王牌之一,能够挂载“斯卡普 - EG”巡航导弹,该导弹据称射程超过450公里,配备高爆弹头,具备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苏 - 30MKI战机基于俄制平台,搭配“布拉莫斯”导弹,理该导弹的射程为300到500公里;米格 - 29 战机则携带电子干扰吊舱,干扰对方雷达,配合以色列产的SPICE - 2000 制导炸弹执行“外科手术式”打击。
不过,巴基斯坦空军迅速做出反应,展现出了高效的防空作战能力。ZDK - 03预警机迅速升空,红旗- 9远程防空系统即刻就位,在短短不到 15 分钟的时间内,便构建起了严密的防空网络。随后,巴基斯坦的歼- 10CE与JF-17“枭龙”战机登场,这两款战机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精准探测到300公里内的目标,并可搭载射程高达200公里的PL- 15E远程空空导弹。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在这场持续不到一小时的空战中,印军虽然先发制人,可结果却惨遭巴军的反杀。
据巴基斯坦方面公布的消息称,巴军宣布击落 6 架印军战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1架苏- 30MKI、1架米格-29以及1架“苍鹭”无人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架阵风战机在印度巴特恩达空军基地附近被击落,距离机场仅有20公里,几乎是刚起飞就遭到了攻击,这充分彰显了歼-10CE战机雷达锁定速度之快以及导弹反应时间之短。
印度空军此次损失惨重,“阵风”战机作为其花费巨资引进的先进战机,总共仅拥有36 架,而这一夜之间就损失了3架,占整个机队数量的8%以上。“阵风”战机曾被印度寄予厚望,号称“游戏规则改变者”,但初上战场便遭受如此重创,其“游戏规则改变者”的神话也随之破灭。相比之下,歼-10CE战机在此次空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超视距打击能力。从发现导弹来袭的第一时间,就能迅速发现和锁定目标并将其摧毁。这不仅凸显了巴基斯坦空军在信息化战争体系下的成熟与高效,也暴露出印度空军在空战体系以及作战思维上的诸多问题。
有观点指出,印度空军之所以在凌晨发动攻击,就是为了达到空袭的突然性。但印巴交恶数十年,大小冲突不断,双方对对方部队的监控都十分严密。更何况,巴基斯坦还能获得大国的情报支持。印度空军几架或者十几架战机起飞,集结,必然会引起巴方的警觉。所以,巴方拥有比印度更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而印军先发制人的突袭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只能落得个惨遭反杀的下场。
在遭受重大损失后,印度连夜向俄罗斯、美国、英国、沙特、阿联酋五国发动了“战报”。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与沙特和阿联酋通话,很可能是试图阻止阿拉伯世界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而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通话,则是期望这些国家能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给予印度支持,在国际舆论和外交层面为其站台。然而,印度在外交上的这些努力,目前看来并未取得明显成效。美国只是象征性地表示“希望双方保持克制”,并未明确表态支持印度。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也针对此次印巴冲突公开表态,对印度的军事行动表示遗憾,对目前事态发展感到担忧。印巴是搬不走的邻居,也都是中国的邻国。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我们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中方的表态秉持着一贯的和平外交政策,旨在推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场空战后,各方都在担心事态会继续恶化,最终导致局势失控。印巴两国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且均拥有核武器,冲突的持续升级无疑将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在此次空战中,印度空军遭受重挫,莫迪政府在外交上也面临困境。中方的公开表态,显然是希望推动印巴争端的和平解决。各方也期待着印巴双方能够倾听国际社会的呼声,通过对话化解矛盾,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