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陆军中晋升到少将到底有多难?
以下文章来源于二战知识库 ,作者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备注:本文是之前日本陆军军衔补充说明,涉及到陆大,天宝钱组和无天组内容。
一个日本人 12 岁进入陆军幼年学校(3 年)→陆军士官学校预备班(2 年)→随军服役(8 个月)→陆军士官学校(1 年 8 个月)→见习军官(4 个月),最快可以在 20 或 21 岁成为陆军少尉。普通中学毕业生也可以在 16 岁进入预备班,然后进阶之路一样,可以在 23 岁前成为陆军少尉。

陆军少尉会在 25 到 30 岁之间晋升为中尉。

在军队服役满 2 年的陆军少尉和中尉有资格进入陆军大学校(陆大),但只有 10% 的人才能成功入学。陆大毕业生被称为天保钱组,而没有进入陆大的称为无天组。
陆军中尉会在 30 到 35 岁时晋升大尉。而进入陆大的,通常 3 年毕业就可以晋升大尉,最快的人在 25 岁成为大尉。对很多无天组军官而言,大尉可能就是他们晋升顶点了。

陆军大尉在 33 到 36 岁晋升为陆军少佐。从陆军少佐开始,天保钱组和无天组开始拉开了距离。

天保钱组在 38 到 40 岁晋升为陆军中佐,而无天组需要在 45 岁才能晋升。

天保钱组在 40 到 45 岁晋升为陆军大佐,而无天组晋升需要到 50 岁,大佐退役年龄为 55 岁。

而从陆军大佐晋升为少将是一道坎。天保钱组相当于无天组更容易晋升为少将,而出身无天组的将军只占将军人数的 1%。
今天来介绍下晋升为将军最重要的日本陆军大学校。
陆军大学校由日本参谋总部管辖,陆大毕业生的人事事务也由参谋总部总务部庶务课负责。除了陆大设立早期,每学期毕业生人数保持在 40 到 70 多人。第 59 期毕业人数最多,为 199 人,第 60 期也就是最后一期毕业生为 120 人。陆大毕业生总数为 3007 人。
1869 年 9 月(明治 2 年)明治天皇出席的集议院会议决定陆军建设参照法国,海军建设参照英国。1873 年(明治 6 年)通过了《幕僚参谋服务总纲》。1879 年(明治 12 年)通过了《幕僚参谋条例》取代之前的总纲,该条例规定从陆军各兵种和部门中选拔军官担任参谋职务。
西南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领导层认识到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培养参谋军官的机构。1882 年 11 月 13 日颁布《陆军大学校条例》,设立陆大作为培养参谋军官的军事学院。陆大成立之初就由参谋总部直接管理,并没有设立校长一职。
1883 年 4 月 2 日(明治 16 年)陆大在参谋本部旧址的临时校舍开学。陆大最初的学制为步兵和骑兵 3 年(1 年预备和 2 年主修),炮兵和工兵 2 年。 1883 年和 1884 年陆大招收第一期 19 人,1885 年 12 月 24 日毕业 10 人。按照规定辎重兵军官没有资格参加陆大入学考试,但从陆士骑兵科毕业的辎重兵军官可以在恢复骑兵军官的职务情况下参加陆大入学考试。
陆军大学校校舍

陆大早期教学课程是法国式,陆大的教官也只熟悉法国的军事制度。其教学内容偏重数学、化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缺乏培养参谋所需要的战术、战略和军事历史等课程。与其说陆大是一所参谋培养学校,不如说陆军士官学校进修班。
普法战争后,当时日本陆军开始转向德国派。原本陆军高层山县有朋、大山岩雄和斋藤绥道都是法国派,伊藤博文和桂太郎影响下开始转向了德国派。1884 年 3 月 6 日(明治 17 年)太政大臣批准聘请一名德国人担任陆大的教官。
伊藤博文

桂太郎

1883 年 12 月到 1885 年 1 月,陆军大臣大山岩雄前往欧洲进行军事考察,随行的还有桂太郎(步兵大佐,参谋总部管西局长)。大山岩雄之前是法国派,但经过桂太郎的劝说,然后经过对德国考察,决定接受桂太郎的建议。
大山岩雄会见了德国陆军部长冯 · 谢伦多夫,并请求他派遣教官前往陆大。据说谢伦多夫和德国总参谋长老毛奇商讨后,决定派遣克莱门斯 · 威廉 · 雅各布 · 梅克尔前往日本。
梅克尔

得知梅克尔将前往日本后,法国驻日本公使的陆军武官向代理陆军大臣西乡嗣吾道提出抗议,但西乡嗣吾道并没有理睬他。到 1888 年 11 月(明治 21 年)日军士官学校进行学制改革,采用德式候补军官培养模式。在随后数年,陆士采用的德国式教育,而陆大采用德国和法国混合式教育。
梅克尔来日本呆了 3 年,按照德国军事学院模板改革了陆大的课程。梅克尔调整了课程,增加了校内图上战术课程,并通过校外野战实训,并从军事历史中寻找实例而非理论的教学。梅克尔还担心没有对外作战经验的日本军官缺乏后勤的概念和知识,于是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对外作战后勤教育。
梅克尔还担任参谋总部顾问,其中对日本陆军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重组军队指挥结构,将陆军重组为师,提高部队机动性,改善后勤和运输结构,用铁路连接主要军士基地,将炮兵和工兵团划分为独立单位以及普遍兵役制度。梅克尔对日本陆军发展有着重大贡献。
陆大学生从陆军现役各兵种和部门的军官(宪兵除外)中选拔,通过所属联队长推荐,需要从陆士毕业,并在部队中服役满 2 年的少尉和中尉,如果已经晋升为上尉就会失去资格。
日本陆军对陆士毕业生和少尉候补生(军士晋升为少尉)一视同仁,所有少尉候补生出身的陆军军官也有资格参加陆大入学考试,但并没有一例通过考试。
1933 年设立的特别志愿将校具有预备役军官身份,因为不属于现役军官范畴,所以没有资格参加陆大入学考试。但 1939 年进行了改革,特别志愿将校到陆士丁班完成一年学习后,毕业后就可以成为现役军官,这样也有资格参加陆大入学考试,但没有考上的例子。
陆大入学考试包括初试的笔试和复试的面试。初试在考生的指挥部进行,复试在陆大进行。
1886 年(明治 19 年)确定陆大各兵种(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军官学制为 3 年。1887 年 8 月(明治 20 年)修改了《陆军大学校条例》,废除了对辎重兵军官入学限制。
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 年 12 月入学的第 58 期学习 1 年 8 个月就毕业,1943 年 12 月入学的第 59 期在 1944 年 12 月毕业,原本计划学习 1 年 3 个月,最后只学习了 1 年时间。与此同时陆大宣布暂停办学。
1945 年 1 月陆大宣布在 2 月恢复办学,第 60 期(最后一期)在 2 月 11 日入学,预计学习 1 年,但最后在 8 月 6 日毕业。
除了正式学生外,陆大还设立专科学生,专攻学生和航空学生。其中专科学生是针对师团参谋的 1 年短期培训,1933 到 1944 年共毕业了 480 人。专攻学生和航空学生也是短期培训,总共毕业不到 100 人。
陆大课程分为上下午两班,上午为军事课程,下午为一般教育课程。
上午的三个军事课程分别为每周 3 次的战术,每周 1 到 2 次的军事历史和每周 1 到 2 次的参谋服务。其他科目包括军事地理、运输、武器、堡垒、经理和卫生。
下午的一般教育课程包括每年 150 小时的语言课程(根据每个人在军队中专业分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汉语)和 140 小时的骑术课程。其他科目包括历史、数学、统计、法律和国际法。
二和三年级的学生每年进行 20 到 30 次的大规模军棋演习。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每年 23 次海军战术。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两次校外野战战术训练,一和二年级学生每年为 21 天。最后学生还需要前往日俄和中日战场,以及在自己不同兵种的部队服 1.5 个月暑假兵役。
陆大的毕业成绩名次由陆大副官统计各科目教官的评分分数,直接向管理陆大的参谋本部的总务部长报告,并确定最终的排名,陆大校长和干事等人不参与其中。日本天皇会参加陆大毕业典礼,毕业成绩名次前六名可以获得天皇恩赐军刀,这六人被称为 " 军刀组 " 或 " 恩赐组 "。其中第一名的首席毕业生将在天皇面前进行 40 分钟的御前演讲。
天皇授予军刀

从 1887 年 8 月开始,陆大毕业生在右胸下佩戴陆大毕业徽章。该徽章因其椭圆形外形酷似天保通宝,所以被称为 " 天保钱 "。

在天保钱之前,陆大第 1 和 2 期毕业生会颁发一份陆军参谋适任证书。
1887 年 8 月对《陆军大学校条例》进行了修改,废除了陆军参谋适任证书,给毕业生颁发一份陆大毕业证书和毕业徽章。徽章佩戴在军服右胸下部。徽章样式为银质椭圆形菊花,上面有一颗镀金的五星。同年毕业的第 3 期开始授予该徽章。据说天保钱是仿照法国陆军军事学院毕业徽章。

因为毕业徽章,所以陆大毕业的军官被称为 " 天保钱组 ",而非陆大毕业军官被称为 " 无天组(无天保钱组)"。
因为两个派别的冲突,1936 年 5 月授予陆大毕业生的毕业徽章被废止,而前陆大毕业生也被禁止佩戴天保钱。因此同年 11 月的第 48 期和以后的毕业生都没有被授予天保钱。
在禁止佩戴天保钱后,之前陆大毕业生在军服右胸下方还保留佩戴天保钱的孔洞。也有第 48 期之后的毕业军官虽然没有得到天保钱,但故意在军服上弄个孔洞,来炫耀自己是天保钱组。

据说在和平时期,无天组可以晋升为将军的人数不到将军总人数的 1%。天保钱组中,不到 80% 晋升为陆军少将,50% 多晋升为中将,10% 多晋升为上将。
在和平时期,最幸运的无天组晋升顶点也就是陆军大佐,而且他们通常担任后方而不是一线部队的联队长。更多无天组都是陆军中佐到头,然后退役时转入预备役才晋升为陆军大佐。
比如在硫磺岛战役中战死的西竹一,他是无天组出身,日本贵族男爵,还是 1932 年洛杉矶奥运会马术冠军,多重 buff 加持下,最后军衔还是个中佐,大佐军衔还是死后追授的。

当然无天组中佼佼者还是有机会成为将军的。比如名将之耻,不是,是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和南海支队司令官堀井富太郎都官拜陆军中将。
阿部规秀

堀井富太郎

但是无天组还有一条道路。陆军炮工学校(炮兵和工兵)高等科毕业生和作为编外生被送往东京帝国大学等学校获得学士学位的军官也可以享受和天保钱组,甚至是军刀组的同等待遇。
据统计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毕业生晋升为中将和大将为 27 人,获得东京帝国大学等学士学位晋升为中将和大将为 49 人(其中 11 人和陆军炮工学校重叠)。
铃木孝雄就是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毕业生出身然后官拜陆军大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