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数智·热点 | 近期涉职场类舆情梳理:“反内卷”热度高,维权类话题引发舆论“共情”

刘道勋

近期涉及职场类的舆情事件频发,蛙眼舆情对此类舆情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以掌握相关动态。据不完全统计,近期职场类舆情事件包括大疆开启“不准加班”行动;安徽淮南一男子工伤维权被强制送精神病院;安徽合肥小鹿妈妈公司因多项严苛规定被调查。

大疆开启“不准加班”行动

2025年2月27日起,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实施了“不准加班”行动,强制员工晚上9点必须下班。该消息自3月上旬左右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流传开来。据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自3月10日至3月18日,相关话题全网信息量高达12万余条。

舆情走势图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信息分布占比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点评:员工提供的“无固定午休时间”“强制工位就餐”的文件截图增强了爆料的真实性,此类规定与职场人的基本权益直接相关,迅速引发公众对“职场过度管控”的共情,众多网民质疑涉事公司相关规定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此外,事件暴露出劳动者在面对不合理规定时,缺乏有效申诉渠道。当地人社部门已介入调查,若公司被认定存在违法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品牌形象将受到长期负面影响。此事提醒企业及人社部门,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逐渐提升的当下,企业规范用工管理行为及投诉渠道的畅通与否至关重要。

安徽淮南一男子工伤维权被强制送精神病院

2025年4月初,安徽淮南一男子张某向媒体反映,自己因工伤维权问题,于2024年6月被淮南市龙禹派出所强制送到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科治疗22天,司法鉴定自己没有精神病,后还被行政拘留8日。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2025年4月5日,淮南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已成立由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依法依规对相关问题开展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回应社会关切。据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显示,自4月5日至4月9日,相关话题全网信息量约4.8万条。

舆情走势图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信息分布占比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点评:张某作为工伤职工,在正常维权过程中被强制送医,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其公民权利。此外,派出所民警将张坡强制送医的行为引发了公众对执法公正性的质疑。张坡作为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的职工,在工伤后要求提高伤残津贴标准,但遭到企业拒绝。这一情况也引发了公众对企业责任的讨论。舆论普遍认为,企业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能在职工工伤后对其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对此,联合调查组应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回应社会关切。公众对涉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管理水平均产生了质疑。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此事,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和协商,解决职工的合理诉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话题总结:

企业如何更好应对职场类舆情

(一) 建立透明沟通机制。企业在人员优化或薪资调整时,应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员工传达决策背景与细节,减少误解与恐慌。同时,完善舆情预警机制,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强化内部沟通,设立独立投诉渠道或举办管理层开放日,确保员工意见及时反馈。

(二)积极回应敏感舆情。企业回应职场类舆情应遵循“快速、坦诚、行动”原则。需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表态,避免矛盾激化;问题属实则承认疏失、明确整改及责任处理,保护员工权益;不实则基于事实澄清,避免情绪对抗。回应需兼顾法律与情感,后续则需重视重建信任,化危机为彰显责任与价值观之机。

(三)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合理规划工作量。在当下快节奏的职场环境中,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企业要避免过度压榨员工,科学规划工作量,确保员工工作强度在合理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顺应年轻员工需求,优化管理制度。随着“95后”和“00后”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军,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年轻员工的特点,优化管理制度。例如,可以推行弹性打卡制度,也可以试点远程办公模式,减少通勤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这些创新管理措施,企业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还能在年轻员工中树立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蛙眼舆情分析师 刘道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