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算服务发展报告》: 智算中心服务将向普惠化、高效化、场景化发展

8月23日,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开幕式上,《2025智算服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智算中心服务已形成覆盖规划建设到运营应用的全流程体系,向普惠化、高效化、场景化发展,推动产业竞争从资源供给转向价值落地。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算力已成为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我国正按照“点、链、网、面”体系化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工作,引导智算中心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智算中心建设热度持续高涨,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模型开发效能优化以及产业应用深度贯通等方面。

报告显示,智算中心服务涵盖基础设施服务、模型开发与支持服务以及场景应用服务等内容,体系逐步完善,基本覆盖智算中心从规划建设到运营应用的全流程需求。

基础设施服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及运营优化等环节,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水平,夯实模型与应用安全稳定运行底座。

模型开发与支持服务向一体化、高效化发展,数据处理平台集成可视化开发与智能体辅助功能,模型开发体系实现从“模型工程”到“开发平台”的升级,通过功能解耦提升行业落地效率。

场景应用服务正从“知识赋能”转向“行动驱动”,行业大模型通过“语料构建—领域精调—场景适配”路径输出垂直解决方案,ai智能体深度融合行业知识与动态决策,向多智能体协同演进突破全局优化瓶颈。

未来,智算中心服务将沿着普惠化、高效化、场景化三大趋势纵深发展。为实现从“建得好”到“用得好”的跃迁,需重点推进四大举措:一是推进覆盖建设、开发、应用的全流程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云边端一体化监控和应用开发平台等重点标准;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层智能调度、模型层自动化调优、应用层ai智能体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三是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打通“硬件研发—算力供给—场景应用”全链条;四是面向医疗、教育、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培育算力服务商突破“最后一公里”落地瓶颈,构筑高效、智能、协同的新型生产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