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已成立调查组!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发声

4月30日,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肖飞表示,举报信中指出其在手术期间离场40分钟事实不符,他离场只有一二十分钟。目前他已将相关证据提供至卫生监督执法部门,他相信调查结果会还其清白,“总会有真相,网上的暴力舆论并不代表全部真相。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据第一财经记者调查,董小姐目前已不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规培,现职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培阶段)。

另外,此次引发热议的协和“4+4”试点班,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从1917年建校起即在中国首先开办的八年制医学教育有所区别。

通常所说的“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从本科阶段开始。2006年起,协和的这一专业纳入清华大学招生,即报考者须将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协和)”填报为高考志愿,根据分数排名顺序录取。历年来,被录取者中不乏各地高分考生,也常有省理科状元。

而“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亲自推动,从2018年开始实行,定位于研究生教育。来自全球顶尖学校非医学专业、有志学医的本科生,在完成原本专业的本科教育之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即本科教育4年+医学教育4年,合格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一名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告诉南都记者,相较于更普遍的“5+3+3”学制,这种模式下的医学生培养年限大幅缩短,学生如果按培养方案完成所有学习计划、临床实习和科研论文要求,“确实会很艰苦”。

尽管校方介绍,该试点班在培养过程中会进行考核,严格分流,但据其回忆,近几年未曾听闻有“4+4”试点班的学生被淘汰。他们正式毕业时,还能普遍比正常年限培养的医学博士年轻几岁,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尤其从留在协和系医院的人数上看,这类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并未由于培养年限的精简而逊色于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往年的录取名单中,有网友质疑2020级“4+4”试点班的金某木,其博士论文相比其他博士论文篇幅过短,正文仅有12页的内容。

随后,极目新闻记者在知网查询金某木相关博士论文,发现总共55页的论文中,有15页左右的参考文献、5页左右的附录、14页的文献综述以及7页左右的其他内容,正文的确只有12页左右。

金某木研究的课题是《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预后模型》,该论文于2024年5月1日发表,下载次数68次,被引用0次。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7月发布的《协和神经肿瘤周刊》中的译者一栏介绍道,金某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2020级。2025年1月《协和神经肿瘤周刊》中金山木的信息则变更为: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24级临床医学博士后。

对于博士论文正文仅有12页左右,多位学界人士表示,这样的篇幅的确过短。正常来讲,博士论文加上文献综述、引言、参考文献等部分,篇幅应当在5万字页左右,40多页肯定是不够的,长的博士论文都有200多页。即便是硕士论文都要求2万字以上,且为最低限度。“虽然不能以页数来论学术价值,但是页数少至少工作量是不够的。”

事实上,尽管多位从事医学教育的资深人士公开表示,“4+4”模式“是世界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是成熟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体制”,目前看来也是一种趋势,“在过往一直奉行本科医学教育的英国,不少大学也启动了‘4+4’的培养模式”,对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新探索寄予期待,但在2018年7月底,“协和医学院即将开班招收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攻读临床医学博士”的消息还是激起了网络热议,在知乎等平台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202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和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被安排给“科学探索奖-医学奖”获得者颁奖。饶毅在发言时直言不讳,协和有不争气、落后的情况,包括任人唯亲问题。

荔枝新闻发布评论指出,如果把关不严、监督不到位,“4+4”医学生培养模式就可能被别有用心者打开一个个缺口。必须严防死守,堵死漏洞和“缝隙”,提高公开力度,更严格地落实监督和监管,坚决杜绝放任自流现象,对于把关者的失察、失责问题也当加强问责,否则就会对创新机制本身造成反噬,给公共事业带来危害。

来源:《中国经营报》综合自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九派新闻、《南方日报》、极目新闻、荔枝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