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已经能做这么多事了?

随着新一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临近,杭州的科技浓度被进一步拉高。作为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兴行业,“低空经济”的发展备受关注。今年,数贸会的低空板块将聚焦“AI+低空”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更加突出“因地制宜”的“浙江方案”。

今年,余杭区成功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不久前,数十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齐聚中国飞谷,探讨低空的商业化路径,分享了许多有趣的案例——天上飞的无人机有越来越多的大用场。

迅蚁科技:搭建一条条“空中生命高速路”

8月14日中午,一架搭载医疗样本的无人机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起飞,仅用16分钟便稳稳降落在13公里外的城北院区。12:03,螺旋桨停转的那一瞬间,迅蚁无人机的总飞行里程正式突破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飞行50圈。

这一数字,来自城市楼宇之间的真实商业飞行。作为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深耕无人机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迅蚁科技去年等来了低空经济的政策“春风”,得以大展拳脚。

自2016年在浙江安吉开通中国首条无人机邮路以来,这家公司与其“飞快城市联盟”中的30多个城市合作伙伴,已在超50座城市上空织就2000多条航线。

在哈尔滨,他们的无人机以每分钟1公里的速度,在-30℃的寒夜中穿透风雪运送急救药品;在新疆阿拉尔顶着六级狂风10分钟完成紧急运输;更在海南琼中的连绵山区中,以205公里的空中网络串联起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

在医疗急救领域,迅蚁无人机打造的“空中生命高速路”正发挥着关键作用。从院间医疗物资转运、血站血液配送,到医共体协同配送,已为全国3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高效可靠的空中运输方案,在我们头顶悄然编织起一张守护生命的应急网络。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曾有一位羊水栓塞产妇命悬一线,无人机在15分钟内7次往返血站,送来超1万毫升救命血液。同一时段,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无人机正载着血样飞越城区,将原本40分钟的地面车程压缩至9分钟。

与此同时,这家公司的无人机配送也正逐步融入日常生活:杭州美塘广场的盒马专送航线,每日稳定完成40多单配送;合肥巢湖姥山岛的居民,每天通过无人机接收药品和报刊;饿了么、淘宝闪购等平台的中长距离配送服务,也在被重新定义……

杭州城市上空“飞”来了外卖

领飞科技:

天上的“交警”和地上的“巡逻员”

交通事故发生后,信号灯杆上的无人机“机场”舱盖自动打开,无人机飞出,自主巡飞,高空喊话,完成处置并引导车辆撤离,巡逻完飞回到机场,舱盖自动关闭,这是今年无人机智慧运营平台市场应用的新突破。

这背后的技术来自位于未来科技城的领飞科技。目前,他们为上海、淳安等地的交警部门提供了方案,事故处理的效率提高了数倍。

领飞科技专注于无人机飞行大脑技术的开发,并应用于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领域。目前,无人机智慧运营平台在公安、消防、地铁、景区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应用。

以西湖区为例,今年3月,西湖区政务“西湖云安”无人机应用服务平台上线,用于城市巡察、环境监测、应急管理等多种场景。在西溪湿地景区,无人机智慧运营平台可用算法识别出景区内的人流数量,判断是否会造成危险;对景区内的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生成事件报告,协助交通疏散;针对水面船只数量进行统计,监测船只上人员的落水情况,解决了辖区内步巡、车巡等传统巡逻手段无法满足的需求,异常事件发现率大幅提高至90%。

领飞科技还为杭州地铁巡逻提供了解决方案。传统的人工巡逻一天一次都很累,现在无人机巡逻能实现一天飞三四次,不仅解放了人力,还实现了监控调度、飞行规划和智慧管理等多种功能。

原先杭州地铁的人工巡逻费用每年要900多万元,现在只要约500万元,几乎降了一半。

他们还在杭州上城区、拱墅区和西湖区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无人机一键出警系统等创新应用,通过西湖区的项目建设经验,成功将业务拓展到河南鹤壁,实现了从区域级到市级的无人机低空建设,计划将其复制到更多城市。

阿启视:机器狗的“空中之眼”

“阿启视13年来只专心做一件事,就是视频AI融合平台。”阿启视董事长陆隽说,“它可以兼容市面上几乎所有型号的摄像头和AI算法。”

当这些摄像头捕捉的数据资源实现共享,那就有可能大幅提升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率。

陆隽举了个防火的例子,政府可以在每个瞭望塔上都加装高清摄像机,并对视频画面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疑似火点,无人机就会自动起飞查看确认,同时联动平台报警。距离最近的机器狗、机器人等具身智能设备自动前往现场实施救援,实现自动化运行。

去年,阿启视在南京的“城市之眼”感知系统融合平台上线,系统运用“视频+物联网+大模型”,汇聚了20多万路视频、近百万的物联感知资源和上千种AI算法,并搭载视频大模型。

“我们的平台是开放的,它的兼容性特别强,甲方可以使用A公司的摄像头,B公司的算法。如果市场上有新的产品C出现,我们也支持立刻更新换代,迅速运用到我们的平台上。”陆隽说。

目前,阿启视平台已搭载100+算法厂家、6000+种算法、100+个应用场景,和大疆、高鑫力合、宇树、云深处等多家企业合作,接入了无人机、机器人、机器狗等多种具身智能设备,实现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

陆隽预测,未来3-5年,具身智能、低空飞行器和现有的数字基础设施之间将会有大量协同,到时将会形成“空、天、地、水”的全域网络,“对无人机来说,除了自身的摄像头外,所有接入平台的摄像头都会成为它的眼睛,无数双眼睛的联动,会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同创科技:为松树做体检的“空中医生”

每年秋天,一架架无人机在临安山区的森林里起飞,它的任务是给松树做“体检”,采集松树生长数据,监测松材线虫病情况。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一旦感染最快40天左右就会枯死,如果不采取措施,3-5年就能造成整片松树林的死亡。

过去,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发现基本都是靠人工跋山涉水监测,一些交通不便的林区防治困难很大。“我们在人工普查的基础上,采用无人机数据采集、AI识别、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监测森林病虫害,研发了一体化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浙江同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华介绍。

海量的林木照片回传后,系统能自动识别出得病的松树,并结合林地的三维实景模型,把每棵病树都定位到三维地图上,形成直观的三维病树分布图。他们还建成了松材线虫病三维管理系统,为每棵病树建立防治档案,形成一树一档,为后续疫区管理和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

截至目前,浙江省的69个疫区中,已有临安、建德、淳安、丽水、缙云、遂昌等36个疫区使用了同创科技的技术,普查准确率提高了80%以上。

今年,同创科技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片空地:与中国飞谷仅一街之隔,10亩的闲置用地正蜕变为专业试飞和考试基地。

陈小华表示,培训出执照只是一个基础,“未来我们打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比如把我们的特色业务森林防治加入进去,真正做到执照、设备、场景相结合。”

星智创享:用无人机清洗高空幕墙

炎热的夏天,一幢高楼外,一架拖着长长水管的四旋翼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60米左右的玻璃幕墙前,身上搭载的高压水枪精准喷射,水流沿着玻璃滑落。地面上,温博桐正牢牢盯着控制屏,观察着玻璃幕墙的清洗情况。

今年4月,他创立的星智创享来到中国飞谷,致力于高空智慧清洗。简单地说,他们要用无人机代替“蜘蛛人”擦玻璃。

“市面上高空清洁作业的有负压机器人,也有基于高空平台的清洁机械臂,但所有的设备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安全问题。思来想去,符合设想的只有无人机。”

从挂管喷水试验到负重试验,团队用3个月不到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第一代原型机:一款搭载清洁挂载后可以实现高空清洗作业的多功能飞行器。今年4月,这款多功能飞行器在2025CCE上海清洁展上亮相,成功获得了第一批用户。

解决了清洗的问题后,温博桐发现,外墙的水渍残留和静电灰问题依然存在,这是无人机暂时无法解决的。他说,目前团队正与一些化工企业合作研发环保型的清洗剂,并探索新型清洁挂载模块,希望能解决这两大行业难题。

温博桐透露,他们的下一代产品将是智能化水泵以及外立面清洗机器人。